劉姓的起源演變:最早源于祁姓,姬姓劉氏起源于春秋時期,后又有外族改姓。今天小編整理了劉氏家譜全部的字輩查詢表一覽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劉氏家譜全部的字輩查詢表一覽
湖南祁陽劉氏
孔甫貴子應,任政有一永,定世興邦道,德紹忠良貞,先賢肇景運,繼起發昌明,墩本傳家學,存心自守成。
湖南省邵陽市(舊時保慶府)新寧縣劉姓
銘信生思必 ,兩傳遷顯國 ,宗漢啟紹晉 盛承光世(十九代,以下為) 永配倫常禮 修齊道德揚
重慶市璧山縣三合劉氏
盈月朝天子,宏仁萬世芳,光宗榮顯耀,永遠震乾坤
重慶市彭水縣保家鎮三江口村劉氏
中明勝志漢,永兆其堂登,世澤光榮德,安清起紀成
重慶萬縣董家劉氏
貞元啟泰肇衍隆興,繩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義永恭康寧,敦汝有于世守一經。
重慶市巫溪縣文峰區塘坊鄉劉家老屋場.
上川時帶入字輩:孝友承宗代,詩書紹漢仁.
重慶南川縣叢林溝劉氏
福、孝、萬、先、德、永、傳、世、澤、長、云、華、光、大、國、天、道、xi、真、祥。
重慶劉氏
三-國-興-之-際,尚-良-元-在-天,伯-茂-宗-文-太,大-帝-永-漢-朝;
重慶云陽劉氏
永盛鴻恩泰,金玉子仕廷,正大光明遠,萬代富貴榮;仁義禮志信,忠孝傳家聲,恭寬得敏惠,福壽保康寧
江西牌坊下劉氏(今全南縣)
均景叟可尚,允紹庭劉大。劉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盛國為梁棟,圣朝澤恩崇。詩書傳奕冀,恒泰慶奇逢。志高鴻發達,才洪涵祚昶。德聲榮裕遠,怡方添正剛。君子常守禮,儒士惟文章。哲克群倫霖,甘潤萬方
湖南張家界劉氏
長遠定安邦,申登萬年科
河南光山縣十里店劉氏
立世秉直誠,懋義敦仁斯,為德本傳家,崇詩禮安常,守正__(之 + 西)廣福
黑龍江雙城劉氏
志國興成業,安邦永賢明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下湍劉氏
平世均漢孟 太宗朝尚國 啟光從興懋 敬以玄天德 元士獻廷言
安徽霍邱劉氏
季作明賢良,其厚應必昌,仁義道德廣,禮信傳家揚
湖南桃源縣三陽港劉氏
定國安邦 光大其昌 萬少世祖 四海名揚。
廣西靈山劉氏
仕文國朝廷劉應德之輝均鑒益章尚其銘世保守天長。
廣東省信宜市思賀鎮雙洞村劉氏
子廣金永芳東聚仲(長)一士秀乃(作,榮,漢)錦(傳,華)啟(家),其(仁)文志發以大業昌正道興澤德。
遼寧北鎮滿族劉氏
汝應學養,名顯文登, 清時懋樹,維國興宗
福建南平劉氏
秀茂,國泰玉明,初孔白夢,正宗德儀,永春啟元,士英子寧,林考岳恩,生秉禮義,仕名朝庭,克光爾祖,萬世永盛
江蘇劉樓劉氏
敦本思敬,紹廷克光。榮培希守,世澤延長
云南富源劉氏字輩:漢朝大有光,文武世榮昌。
陜西劉氏
福壽集廣兆 京宗世大昌 文章增千古 行義在庭揚 作善承先德永延澤久長觀光輝上國 積厚有馀芳
湖南岳陽南沖祠堂劉氏
其一:忠厚貽謨美,修齊衍慶長。崇文明禮讓,敷教植綱常。序正班聯定,源清昭穆詳。根深枝必茂,弈葉毓奇芳。
其二:裕后思先澤,光增仰古唐。庭階培玉樹,祿閣校華章。孝友傳家學,軍民衛國康。顯承峙漢鼎,世代永隆昌。
遼寧瓦房店市炮臺鎮劉氏
宗發克成,永世德昌,謹慎為義,協和萬邦。我是劉德泉,德字輩。
紫金縣上義鎮
應(第8世)法必立如瑄登永達元福光忠盛振繁陣
廣東信宜榃棉劉氏 廣西柳城龍頭劉氏
信九漢朝,永可宗世,傳家大道;立德發祥,崇明經學,奕慶其昌。
梅縣城北古田塔子岌劉氏
應以漢柏源昌壽(澍)云榮芳(方)輝富裕強,國泰萬家安;英明世賢達,祖德慶永傳。
甘肅民勤縣劉氏1960年到內蒙古. 和我們較近的本家到內蒙古和新疆較多. 我們的排輩字為
國(中) 禮(下) 培(中) 天(中) 德(下)
生(中) 開(中) 賢(下) 世(中) 遠(下)
杰(下) 章(下) 海(下) 軼(中) 欽(中)
峰(下) 澤(下) 兆(中) 毓(中) 文(中)
山東沂水劉氏
德建方樹基 誠存斯延齡 若克傳宗志丕振乃家聲
河南南陽唐河劉氏
金木水火土;天子萬年長;保善同元慶;立德定海昌。
江西興國新譜字號
廣巨法樂友 彥慶英曰一 春永世登新 承宗期遠大 建德衍隆昌禮義傳家久經綸輔國良 恩榮徽發越 科甲定聯芳 天地人和萬古長青
京口劉氏從劉子羽的第28代孫開始,使用的名排派和字行派:
名排派:世嘉國泉榮,炳增錫永盛。純良正善學,本立恒常生。
字行派: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鳳崗劉氏20字的字派:
守敬日,公季漢中,德士伯卿,夫唯汝淑,宗孟仲初。南宋時,又由著名學者朱熹贈了一個16字的續派(“員”字為第21世):員世希哲,爾謙則良,克敦孝友,景用必昌。明朝末年,劉淮春續訂了一個16字的字派(“文”字為37世):文行忠信,大道孔彰。家修廷獻,長發其祥。
華容劉氏六十余字字派:
宗隆寶皋。文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祖如世可希,好學師允在。惟子守承應,克紹迪友懷。啟佑宜以德,秉國重斯才。運器資道量,煦類悅群來。斂修清節懋,豐施樂利偕。
湖南寧鄉南塘劉氏(劉少奇家族)32字派語:
起序端方,紹允維臧。麟勛渠翰,際運隆昌。枝榮本固,家慶綿長。世守耕讀,輝耀先芳。
劉開七公派下《劉氏通譜》公議派文(江西、湖南兩省劉開七公后裔民國時期合修通譜時所訂立的字派):
巨族同修譜,光前裕后清。存仁多發富,積善自成名。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彥英。詩書宏世澤,禮樂振家聲。美事全忠孝,良謨尚讀耕。相傳千萬代,永遠紹彭城。
廣東潮州東津桃坑劉氏
日 旭 奕 延 禧; 茂 力 貽 遠 支p; 光 宗 紹 世 德; 裕 昆 啟 鴻 澤 ; 承 先 賢 立 新 業 春 暉 耀 漢 宇; 應 運 定 乾 坤 群 豪 展 壯 志; 偉 績 史 長 存; 桂 蘭 恒 暢 楙; 嗣 續 競 鵬 程 建 勛 時 作 述 昭著 奕 斯 名
廣東饒平石井劉氏
宗孔文元良,大繼益時光,可傳萬世守,家興邦得康,陶唐貽澤遠,盛漢溯源長,化日皇風布,賢能應運昌.
廣東普寧劉氏
宗孔文元良,大繼益時光,可傳萬世守,家興邦德康,陶唐貽澤遠,盛漢溯源長,皇豐化日富
重慶市萬州劉家溝劉氏
宅單天地,人亦大繼,登應國單,從以清中,正君心定,景遇昭豐,亨世代悉,昌榮嘉瑞,道德彰文,光配斗星。
河南南陽唐河劉氏
金木水火土;天子萬年長;保善同元慶;立德定海昌。
湖北省羅田縣鳳山
祖德貽微遠;宗功衍慶長;淵源誠廣大;嗣續愈蕃昌;文獻家傳美;忠良代有光;英才興盛世;俊彥顯明堂;詩禮遵庭訓,(倪ni)倫守典章;從茲賡藹吉;謙策允同芳。[青白根深第;仁德善(馨)香]
安徽池州劉氏
必然成祖志 秉德自嘉祥 忠孝芳名振 詩書世業昌
廣西興安劉氏
家信念文子 劉長昌鼎芳 定作朝廷(升平)事 西爾大安康
貴州省興仁縣劉
朝廷宗祖師、國漢正永萬、士明應本天、清賢文武占等
河南南陽淅川
道德家勝鎮,忠厚時代長,和平心意瑞,文明大顯揚.
河南南陽劉氏據說是諸城劉墉支系,
祖功崇德厚,寬鴻世代長。
臺灣彭城郡派(原載彭城劉氏族譜,由臺北劉氏宗親會提供):
累馗信永相,全美釗炳盛,錦升瑞先源,維新侶寶晨,任貞樹登后,彥標德朝廷,元海誠長華,祿星拱報社,溫上倉榮封,大富貴近璋,金榜立思恩,有土佰會接,遠賜孝仁瑞,季桓景勝忠,秀京耀江隆,連云詠興倛,法光財能從,宏道玉習瑾,淳坤聯祥珪,添似享安政,煥縱國可子,尚學洪月山,錫沐若向圖,常定翔照建,承詔高翰平,淪瓚殿琮尹,龍珍汶發四,郎啟瑞乾志,開廣巨集億,冉念良百千,萬孟永欽顯,秦壽彰韜首,團鞏必敬成,文明行世禮,流讓昌澤吉,賢臣就傳詩記。
臺灣臺北文山(新店)地區彭城派(祖籍福建溪珊屏,來臺祖為一五六世劉肇速)
二世(一五七世)秉士夫卿,隆盛新宗祖,嘉謨庶子孫。(新輩序)平陽起瑞,天祿傳芳,迪光垂裕,萬年永昌。
臺灣一四七世崇華(千七郎)公派:
萬(一四八世)孟念仲季,世文宗漢源,益秉奕鼎光,興進讓朝蘭,聯發榮隆傳,長玉成裕常。
臺灣社頭湳雅莊后,彭城一符公派(祖籍福建枋頭):
紹光永洪福,余謀式谷艮,裕后承前緒,相繼德澤長。
臺灣臺中東勢石岡莊后德馨堂(祖籍廣東大埔鳥槎村,渡臺祖為一四八世劉元龍):
元(一四八世)永文章衍,吉第發嘉祥,宏開夭寶運,奕世兆其昌。
臺灣洪都派(彰化縣劉清喜先生提供):
洪都原本家興隆,雁塔宗基世澤長,文章華國宜詩禮,忠臣幸子華禎祥。祖朝發業四百年,德政安邦配大千,流集漢書傳萬古,芳名衍派繼先賢。
臺灣安溪派(彭化縣劉西江先生提供):
(名行)仕世延芳肇基發祥,簪纓朱紫,華蔓咸藏,云礽裔胄____輝煌,熾億萬,山阜陵岡。
(字行)大光漢胤,克紹堯宗,維賢與德,永世其昌,庭敦詩禮,國用孝忠,交修綿遠,百祿攸從。
臺灣文科公派:
文(仕二世)東應__俊運通,寧嘉啟美達幾中,含章靜會寬裕,岳毓維欽里兆融。
臺灣均保公派:
有(三世)志建元基,明消欽萬世,永盛興隆賢,富貴榮華地,漢青日月長,福祿齊山海,樹德滿乾坤,維夢跳龍斗。
臺灣南靖縣版寮派(臺北劉阿亨先生提供):
萬疏念仲季,世文宗漢源,益乘奕鼎光。
臺灣岡邊派(劉崇齡先生提供):
祖功宗德,子孝孫賢。
臺灣南靖縣版寮派劉姓:
萬孟念仲季,世文宗澤源。益秉奕鼎光,與進讓朝蘭。聯發榮隆傳,長玉成裕堂
地址:成都市新都區新都鎮湖濱路
郵箱:lft382609900@163.com
QQ號:376027508
七.字輩排行:
劉少奇家族字輩:“起序端方紹允維臧麟勛渠翰際運隆昌枝榮本固家慶綿長世守耕讀輝耀先芳”。
江蘇劉氏一支字輩:“祥瑞肇英賢明良繼仁孝。”
江蘇彭城劉氏仲盛公一支字輩:“壽福永彥仲伯仁義尚若余洪繼應一啟世道昌從”。
山東曹縣劉氏字輩:“祖世士慎作云丹明先宗克宮尚地方王永繼存生學修超貴遠德鴻通寶長建思懷忠敬化效維在祥”。
京口劉氏字輩:
名排:“世嘉國泉榮炳增錫永盛純良正善學本立恒常生”;
字派:“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鳳崗劉氏字輩:
原序:“一守敬日公季漢中德士伯卿夫唯汝淑宗孟仲初”;
續序:“員世希哲爾謙則良克敦孝友景用必昌”;
再序:“文行忠信大道孔彰家修,廷獻長發其祥”。
華容劉氏字輩:“宗隆寶皋文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祖如世可希好學師允在惟子守承應克紹迪友懷啟佑宜以德秉國重斯才運器資道量煦類悅群來斂修,清節懋豐施樂利偕”。
湖南寧鄉南塘劉氏字輩:“起序端方紹允維臧麟勛渠翰際運隆昌枝榮本固家慶綿長世守耕讀輝耀先芳”。
江西、湖南兩省劉氏字輩:“巨族同修譜光前裕后清存仁多發富積善自成名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彥英詩書宏世澤禮樂振家聲美事全忠孝良謨尚讀耕相傳千萬代永遠紹彭城”。
寧鄉塘劉氏字輩:“時寶邦安,再得壽紹”。
善邑劉氏字輩:“文學之宗光世澤洪恩永錫振家聲敬承孝友昭先德志秉忠良顯大廷”。
當福劉氏字輩:“闔族新定班行高賢傳先志聯芳開瑞宏詩書同致福孝友家揚名”。
湖南沅江劉氏一支字輩:“金良斯遠煥本正定長延守興承先志儲英啟嗣賢”。
湖南安化、益陽劉氏字輩:
原序:“廣然金玉友效道允開通輔定朝邦順清凝慶瑞崇”;
續序:“懋德人文盛敦宗世澤洪忠良傳百代本固與松同大振青田業光增祿閣聲龍潭長發秀象阜久鐘靈”。
湘鄉賓溪劉氏字輩:“家澤聲長振前肖念克增國朝崇孝治積厚慶同興”。
拱辰劉氏字輩:
舊序:“文劉武日讓賢良德龍顯俊芳名高斯位大永遠正朝常”。
新序:“昭茲來許率由舊章孝思維則長發其祥干祿百福四方之綱子孫千億休有烈光”。
劉氏一支俊德堂字輩:
原序:“圣賢立文章宗維泰祖昌允人承必若世國正增光”;
創序:“士彥垂芳遠忠良段澤長能敦君子寶廣大紹嘉祥”;
修序:“士彥傅經學家聲廣職方湘徽雍睦普忠孝樹綱常”;
更序:“士彥傅經學雄圖掁漢邦克家明俊德忠孝樹綱常”。
湖南劉氏校書堂字輩:
朱家沖支派:“繼彥髦崇古造世澤以榮昌永建基疆奠宏開能長”;
袁陽支派:“繼彥單才邦三芳世永良圣朝文義士善守應龍長敦厚貽謀遠熙和景運光修劉隆錫應毓后紹嘉祥”;
沅江支派:“繼碧水允青本欽明儆超芳立宗大原蔚成家裕禮……”
江西瑞金劉氏:清明顯瑞祥,良善應榮昌
劉累
堯之裔孫。早年,劉累曾向豢龍氏董父學豢龍、御龍于豢龍氏。約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于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孔甲派劉累到此養龍,長達7年之久。因劉累養龍御龍有功,孔甲封他為御龍氏,代行豕韋國君。
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 、最早的一支來源于祁姓,是帝堯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魯山。
2 、源于姬姓的劉氏形成于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3 、外族的改姓
(1) 賜姓: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
劉邦
婁敬定都關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并因此賜婁敬姓劉。
(2) 西漢初年:匈奴族劉姓。當時,匈奴部族強盛,漢高祖劉邦采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
(3) 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的一支為爭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劉。
(4) 北魏“勛臣八姓”之一有獨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后,于496年實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劉氏。
(5) 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稱是劉邦的后裔。五代十國中的后漢政權和北漢政權就是由沙陀劉氏建立的。
又一說劉姓始于劉累(部分留氏族譜作“留被封殺累”)。《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陶唐既衰,其后有劉 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后。”《竹書紀年》云:“孔甲元年,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竹書紀年》云:“帝孔甲七年,劉累遷于魯陽。”
劉姓古代名人 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稱沛公。
漢文帝劉恒: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躬行節儉勵精圖治,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其父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并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后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
劉向:(約前77—前6),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縣(現江蘇省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
劉秀
劉歆:(約前50-23),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劉歆在天文學及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他編制的《三統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并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
漢光武帝劉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洪:(約130-196年),中國古代杰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漢獻帝劉協(181年-234年9月19日),東漢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是189年至220年。于220年被迫禪讓帝位給曹丕,劉協被封為山陽公。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150-222),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一生以仁義為本,頗得民心。
劉元梁:晉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為上卿,后被奸臣所害貶為右淮尉,精通詩詞,頗有文采,詩作眾多,后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殘詩作有 反昭新書等。
劉徽:三國時代魏國數學家。著有《九章算術》(九卷)、《海島算經》等。
先主劉備
劉伶:“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 禮法”表示蔑視。
劉琨:(271~318),西晉愛國將領,也是著名的詩人、音樂家。成語“聞雞起舞”的人物之一。
劉淵即漢光文帝,字元海。新興(治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大單于,后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稱帝)。
劉牢之:東晉北府兵將領,淝水之戰中率精兵5000夜襲駐洛澗(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東)的5萬前秦軍,并分兵斷其退路,使前秦軍腹背受敵,迅速崩潰,爭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將領陣亡,士卒損失1.5萬人。
宋武帝劉裕(363—422),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曾先后滅亡南燕、后秦等國。有“氣吞萬里如虎”之美譽。
劉義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