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樹節是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并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植樹節的設立是希望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植樹節是每年公歷3月12日,我國的植樹節最初確定于4月5日清明節,孫中山先生逝世后改為3月12日。最初是由林學家凌道揚等創議中國設植樹節的。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
1、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2、偉大的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于成材。
3、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4、辛亥革命以后,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咱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5、在偉大的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于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后的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村有千棵楊,不用打柴郎。
2、栽樹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3、生命在于綠色,盼望在于綠色。
4、多植樹,廣造林、現在人養樹,日后樹養人。
5、今天,播撒下一顆種子;來日,收成起一片綠色。
6、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7、各國各地都植樹,地球家園人人護。
8、參加綠色舉動,掩護漂亮家園。
9、樹木棵棵種,綠蔭點點陰。
10、山上沒有樹,莊稼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