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是喜迎灶神下凡的日子,在這一天根據各地的習俗,習慣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安排,在這天一大早要準備好貢品來迎接灶神。今天小編整理了正月初四是什么日子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正月初四是什么日子
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天,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農歷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四稱作羊日,這代表的時候吉祥的意思,因為古時候,這一天有三羊開泰的意思,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依照過去老皇歷中的說法,農歷正月初四占羊,是盤古開天后,女媧造人時的羊日,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在三陽開泰的正月初四羊日的下午,就應該照例開始祭拜迎接的前奏和序曲。
正月初四放爆竹有什么寓意
此日放爆竹寓意滿懷發財
此日放爆竹也是必要做的一件事情,人們燃香爆竹,是為了表示對財神的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民國時,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并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
正月初四的習俗有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迎神接神:正月初四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接五路:正月初四接五路行神是一項重要的習俗,后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商家春節休市后,一般初五開市,所以大家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以圖吉利。
正月初四吃折羅
正月初四這一日,家家戶戶都是要吃折羅的。在張壽臣的《化蠟千兒》中有描寫"老太太晌午吃的散伙面,晚上吃的折羅"。過去由于生活條件有限,當天吃剩的飯菜不舍得扔掉,等到第二天再熱一熱吃掉。在舊時很多美食只有春節期間才能吃到,大年初一到初三的剩余的飯菜,自然更舍不得扔掉,待大年初四"扔窮"日,將所有的剩菜燴在一起,全部集在一起享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吃折籮。即使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富裕,人們一腳也不會忘記勤儉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