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取名字有很多種方式方法的,這些你一定要注意,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寶寶起名的4個不要和取名方法借鑒”,歡迎閱讀與借鑒!

一、重名不要
走在街上,如果我們看到別人跟我們穿了相同的衣服,那心里就會覺得有些別扭。連衣服都是如此,就更別說名字了。
我國的人口眾多,字數卻有限,所以重名就成了不能避免的問題,尤其是大姓更容易重名。比如張、李、劉、王這些都屬于大姓,有這些姓氏的人比較多,所以也就更容易重名。另外,起名的時候如果用了一些過于俗氣的字,也會讓孩子容易跟別人重名。什么是俗氣的字呢?就是那些別人用的比較多的字,比如男孩的剛、強,女孩的雪梅、秋菊等字。要想避免重名,起名的時候就需要避開這些名字里的常用字。
二、多音字不要
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最好不要使用多音字,多音字用在孩子的名字里,會讓人不知道這個名字到底是什么讀音,比如樂字,用在名字里的時候會讓別人分不清到底是該讀le還是讀yue,所以多音字是并不適合用來給孩子起名的。
三、生僻字不要
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生僻字。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漢字我們已經很少使用,甚至連見都很少見了,這種字就是生僻字。有的父母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會使用生僻字,覺得這樣更加具有我國的文化色彩,而且也沒那么容易重名,但是從長遠來講,用這樣的字來給孩子起名是并不提倡的,因為別人不認識這個字,所以也就不知道孩子的名字應該怎么讀,而名字的一大作用就是用來讀的,如果別人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讀,那這個名字又怎么能算得上好名字嗎?
四、歧義字不要
名字會伴隨人的一生,對人會產生不小的影響,所以那些帶有歧義的字是并不適合用來給孩子起名的。比如病、疫等,還有賤、奸、惡、罷等,這些字都屬于歧義字,用來給孩子起名,那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
所謂拆字,就是把一個字拆成兩個字。許多古人喜歡用這個辦法起名,如毛奇變為毛大可。這種方法適用于單名。單名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以母姓為名,一是以普通字眼兒為名。對于以母姓為名者,拆字法是理想的命名方法之一。象這樣以父姓為姓,母姓為名的名字,效果是不太理想的。像張王、嚴 何、呂李,倘若把這些粗淺的單名拆成雙名,效果就會截然不同,例如張一工、嚴可人、呂木子等。
雖然這些姓名有點怪,卻耐人尋味。這種含有幾分怪味的名字,比起那些一本正經,千人一面的名字,更容易引人注目。
拆字說起來容易,其實不然,拆字不能隨意地拆,如果拆得不倫不類,就失去了拆字的意義。我們介紹以下兩種拆字的方法。
其一,照貓畫虎,可以利用許慎的《說文解字》或其他有關拆字的方法去做。例如下列姓氏就可以這樣拆:
疆--水工或工水;
張--弓長可長弓;
柏--木白或白木;
姜--女羊或羊女;
邵--邑召或召邑;
周--用口或口用;
唐--口庚或庚口;
章--音十或十音;
冀--北異或異北;
孫--子系或系子。
或者更簡單,直接從字形考慮去拆這個字,如:
疆--三工或工三;
周--十同或同十;
吳--口天或天口;
王--一工或工一;
馮--二馬或馬二;
陳--耳東或東耳;
呂--二口或口二;
章--立早或早立;
苗--草田或田草;
方--點萬或萬點;
岳--丘山或山丘;
羅--四夕或夕四。
拆字后就可以與姓配合使用。我們列舉以下數例使用拆字法命名的姓名來證實一下拆字后的效果。如
李禾子(季)褚今山(岑)徐加貝(賀)田午言(許)
房廣龍(龐)周古月(胡)薛義人(儀)丁兌心(悅)
黃公羽(翁)曹尚巾(常)卓元阜(阮)古可木(柯)
辛東木(棟)刁大可(奇)郭九日(旭)鄭雨辰(震)
胡方舟(舫)張一弓(引)寥三原(源)郝如心(恕)
彭一寧(宇)孟丁戊(成)蔣重日(昌)賈公木(松)
魏高山(篙)秦日京(景)姚乃禾(秀)沈日華(曄)等。
拆音其實就是利用反切音去造成一個新字。反切的原理是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例如:“毛”其實就是“莫”的聲母與“袍”的韻母合并反切發出來的,同樣,“該”為古哀切,“訴”為桑故切。其實,反切就是把一個字離析為兩個音節。這也意味著可以利用反切的原理變單名為雙名。方法之一,我們可以利用古代現成的反切。反切字可以從古書上查得。下面是中國某些姓氏的反切:
王,雨方切; 卜博木切; 錢,齊延切;孫,思魂切; 柯,居何切;
楊,余章切; 疆,古雙切;他,陳知切; 柳,力九切;柴,鋤加切;
宮,居雄切; 周,之由切;金,居吟切; 過,古禾切;韋,于非切;
黃,胡光切; 顧,古慕切;祖,則古切都,東徒切;
如果有人以姓為名,正可以利用反切音大做一番文章。例如:
田雨方(王)嚴陟良(張)鐘博木(卜)羅齊延(錢)馬思魂(孫)駱魚澗(雁)
路居何(柯)邱胡光(黃)董古慕(顧)閻則古(祖)蘇東徒(都)鄒之刃(震)
竇古雙(疆)范陳知(池)謝力九(柳)謝鋤和(柴)邱居友(宮)鄭奴冬(農)
雷之由(周)尚居吟(金)路古禾(過)曾于非(韋)鄧知鄰(珍)賀余章(楊)
任郎丁(玲)方博疆(邦)葉力尋(臨)唐戶千(賢)等。
但有些人更喜歡自己動手制造反切。因為古人的反切字由于古今讀音和字形、字體的流變,許多已經不能淮確地反切出現今的字來。并且,古人制造的反切字大多較單一,并且總是那么個字來回切來切去,沒有新意。不如自己制造反切。比如,一個姓王的人想給兒子起名“王寧”,但這個名字肯定會與別人重名。那么他可以試著自己找幾對反切音出來一一比較,例如乃鈴、南明、男萍、內情、南亭、乃亭、南萍。他最后發現,“乃亭”這個名字應該是最好的,因為他不僅保留了王寧這個名字的義,而且保留了這個名字的音,并且文雅得多。下列一些名字也是今人制造的反切字。例如:
吳吉雅(賈)賈亦房(楊)史白軍(畢)武之光(莊)
白了然(蘭)姜萬磊(偉)程鶴歸(輝)牛布音(賓)等。
拆字拆音為名在中國當代人名中,可謂異軍突起,獨領風騷。
一、引經據典起名方法
典故是指我國典籍中出現的有意義的故事和有出處的詞話,唐詩宋詞、四書五經,乃至康熙詞典等等,都可以借鑒參考運用到名字中來。
二、以數字虛詞起名方法
數字有很強的表現力,在名字里加入數字,往往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李谷一、李雙疆、張大千、馬三立等。
三、根據出生當天的特征起名方法
根據寶寶出生時的日期、時辰、季節、天氣、事件等因素來起名,即圍繞著孩子的出生做文章。這也屬于比較簡單省力的做法。如曾子葉,因為寶寶出生在子夜,故取"子夜"的諧音"子葉"。
四、抓周起名方法
這種起名方法比較獨特,需要在孩子出生后進行。孩子滿月后,你可以取來各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小物件,然后讓寶寶來抓,根據寶寶抓到的東西,衍生出一個有美好寓意和祝福的名字來。
五、以成語起名方法
此法是諧音起名的升級版,既要配合姓的諧音,又要是個褒義的成語,才能被選中作為寶寶的名字。比如程思源,飲水思源;袁致用,學以致用;唐立異,標新立異,都是成語起名的典型例子。
六、以諧音起名方法
如果你的姓,可以找到好的諧音字,也不妨按諧音來起名,比如少年作家韓寒,就是利用諧音起名的典型例子。還有姓姚的女寶寶,起名"姚曳",寓意"搖曳多姿"的美女。諧音取得好,往往讓人過目不忘,好記好念,又有好兆頭。當然,也要避免有歧義的諧音,不然就適得其反了哦。
七、開心以父母姓氏疊加起名方法
這個取名的方法大致有三種操作方法:一是直接疊加;二是諧音疊加;三是取爸爸、媽媽兩人的姓,中間或后面再加一字。比如施揚,即爸爸姓施,媽媽姓楊,揚楊諧音周牧禾,寓指周爸爸、媽媽天作之合的愛情結晶。這種取名方法,因為加入了母親的姓,表示對媽媽付出的肯定,就像歌里唱的那樣,“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所以,這種起名方法頗受歡迎,同時,因其省時省力,當下比較流行
八、以姓生名的取名
深刻理解姓氏的意義、內涵,取與其姓相生相連的名字;再就是按姓氏諧音取名。
★ 取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