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姓是一個優美又古老的姓氏,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比較少遇見有復姓的人的,因此很多人都對復姓好奇,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夏侯姓和諸葛姓的來源資料”,歡迎閱讀與借鑒!

夏侯姓的來源
一、尋根溯祖
出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春秋時建立杞國。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悼公因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為侯爵,于是稱他為夏侯氏,其后代子孫因以夏侯為氏,稱夏侯氏。
二、郡望堂號
【堂號】
"汝陰堂":西漢時有夏侯嬰,自幼年起就與漢高祖劉邦是好朋友。劉邦在沛起兵,任夏侯嬰為太仆。夏侯嬰隨劉邦擊項羽,入蜀,定三秦,立下大功,封為汝陰侯。夏侯氏因以"汝陰"為號。
【郡望】
譙 郡:東漢建安年間置郡。相當于現在安徽、河南二省之間的地區。
魯 郡:西漢初將秦朝原有的薛郡改為魯國。三國魏及晉代改為魯郡。相當于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地區。
三、歷史名人
夏侯玄:三國魏人。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曹爽輔政,玄為爽姑子,任魏征西將軍,掌管雍涼州軍事。司馬懿殺爽,玄亦被廢黜。后與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謀殺司馬師,事泄被殺,夷三族。玄規格局度,負一時重望,臨斬東市,顏色不變,舉動自若。
夏侯審:唐代御史,為大歷十才子之一。
夏侯始昌:漢代鴻儒,甚為武帝器重,官至太傅。
夏侯郎:隋代學者。開皇時,曾繪《三禮圖》。
夏侯湛:晉代散騎常侍。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新詞,容顏俊美,曾與潘岳同車接茵,京都謂之連璧。
夏侯勝:西漢時人。少隨夏侯始昌學今文《尚書》。宣帝立,大將軍霍光令他用《尚書》授太后。后因與黃霸同時下獄,在獄中授黃霸《尚書》。遇赦出獄后,任太子太傅。受詔撰《尚書說》、《論語說》。他曾以《尚書》授其侄夏侯建,故《尚書》有大、小夏侯之學。
夏侯(Xiàhóu)姓出自姒姓,以爵號為氏。得姓始祖為夏候佗。周代,夏禹裔孫東樓公受封為杞候(今河南杞縣)。公元前445年,杞國為楚國所滅,杞簡公之弟佗逃往魯國,魯悼公因其為夏禹之后,給以采地,封以候爵,以奉夏的祖先禹之祭祀,稱為夏候,其后世子孫遂以夏候為姓。
源承姒姓;
宗啟東樓。
——全聯典指夏侯姓的源流。
汝陰綿世澤;
魯郡煥人文。
——全聯典指夏侯姓的郡望和堂號。
譙人名列“十才子”;
學者畫成《三禮圖》。
——上聯典指唐代侍御史夏侯審,譙人,為大歷十才子之一。下聯典指隋代學者夏侯朗,開皇時,曾繪《三禮圖》。
滕公入蜀定秦,興兵輔主;
博士授書說禮,推論明經。
——上聯典指西漢汝陰侯夏侯嬰,曾任滕縣令。跟隨劉邦起兵,轉戰各地,后出擊項羽,入西蜀,定三秦,屢立殊功。下聯典指西漢太子太傅夏侯勝。今文尚書學“大夏侯學”的開創者。跟從歐陽生問學,善于說禮,稱“大夏侯”(夏侯建為“小夏侯”)。宣帝時曾受詔撰《尚書論語說》。
附:
秀矣豐儀,僉推連壁并美;
朗然日月,爭夸倚玉同榮。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晉代散騎常侍夏侯湛。善構新詞,嘗與潘岳同車接茵,京都謂之連璧。下聯典指三國時魏國征西將軍夏侯玄,累遷散騎侍中護軍,都督雍梁州諸軍事。
掞蔚春華,并安仁而稱雙璧;
豐碑惠政,偕昆季以號二難。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晉·夏侯湛。下聯典指梁·夏侯亶,寬厚有器度,為安陸太守甚有威惠。其弟夏侯夔,愛重人士,時稱“二難”。“二難”,稱兄弟才德俱佳。
諸葛(Zhūgě)姓出自葛姓所改。相傳,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國滅亡后,原居于瑯琊郡諸縣之葛氏有一支遷徙至陽都,因陽都已有葛姓,遂稱后遷來的葛姓為諸葛氏。諸葛氏后人奉葛伯為諸葛姓的始祖。
源承葛姓;
宗啟伯夷。
——全聯典指諸葛姓的源流。
望出瑯邪郡;
名揚三顧堂。
——全聯典指諸葛姓的郡望和堂號。
望重三吳,司馬國中信士;
名成八陣,臥龍天下奇才。
——上聯典指三國時吳國長史、中司馬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劉備伐吳時,有人向孫權報告他派親屬到蜀漢去報信,孫權說:“子瑜不負我,就像我不負他一樣。”“信士”,謂誠實之士。下聯典指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著作有《諸葛亮集》。
附:
志見出師表;
好為梁父吟。
——一九_年歲首郭沫若撰、書四川省成都武侯祠。《梁父吟》是一種古樂府曲調,諸葛亮在隆中時,喜愛吟誦這支歌曲,以抒發他憂國憂民的懷抱。傳說他曾寫過一首《梁父吟》的歌詞,里面有感慨不平之意。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此聯為王任重1984年題湖北省襄陽縣古隆中三顧堂。
三顧頻煩天下計;
一番晤對古今情。
——董必武撰、書四川省成都武侯祠。上聯集自杜甫《蜀相》詩原句。下聯是作者贊美他縱論古今大勢。
諸葛大名垂宇宙;
隆中勝跡永清幽。
——此聯為董必武1965年題湖北省襄陽縣古隆中三顧堂。上聯集用杜甫詩句。
當年正氣扶元氣;
萬世人心仰赤心。
——此聯為佚名題湖北省襄陽縣古隆中武侯祠三義殿。
山當好處湖增艷;
梅正開時雪亦香。
——此聯為清·何紹基題四川省成都武侯祠。
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
——此聯為今人沙孟海集杜甫詩題、書四川省成都武侯祠。下聯化出《梁書·劉遵傳》:“此亦威鳳一羽,足以驗其五德”立意說諸葛亮的才德器識,有如云霄鸞鳳,萬古而下所見到的,不過是云霄的一片羽毛罷了。古傳說鳳有威儀,故名威鳳,是世間稀有的祥瑞,常用以比喻難得的賢才,這里用來頌美諸葛亮。
智謀隆中對,三分天下;
壯烈出師表,一片丹心。
——此聯為陸定一一九八二題湖北省襄陽縣古隆中武侯祠。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
仰流風于遺像,萬古清高。
——此聯為馮玉祥撰、書四川省成都武侯祠。上聯是說成就大業必須兢兢業業,謹慎從事,諸葛亮一生為典范。下聯是說今日晉謁武侯祠,瞻仰武侯風采,感到真如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所說:“宗臣遺像肅清高”,“萬古云霄一羽毛”。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此聯為清·趙藩題、書四川省成都武侯祠。此聯為清末任四川鹽茶使者趙藩所撰書。聯語總結了諸葛亮在軍、政兩方面的經驗,歷來廣為人民所傳誦。上聯說的是,能使用攻心戰術,如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那樣使其心服,則一切懷異心、圖謀叛的陰謀就自會然消失,所以古來懂得用兵之道的軍事家并不是單憑武力取勝。大軍事家孫武就主張攻心為上,攻城次。下聯指出審勢是為政的關鍵,意在勸勉后來治蜀的人,要深思熟慮,如諸葛亮那樣謹慎地審時度勢,當寬則寬,當嚴則嚴,才能建功立業,而不至于犯錯誤。
伊呂伯仲間,豈唯管樂自期?徒夸玉壘經邊遠;
申商名法后,盡遣老韓同傳,別覺黌宮俎豆長。
——此聯為馮玉祥1915年題陜西省勉縣武侯祠。上聯是說,諸葛亮豈僅以管仲、樂毅自比,他在古賢伊尹、呂尚、伯禽、仲由之間都有位置;只可惜的是,劉孫再度聯合攻打魏軍的計劃落空了。下聯說,諸葛亮雖然在申不害和商鞅、名家和法家之后,但他盡取百家之長,創造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事業,被后人長遠地祭祀著。此聯運思奇巧,甚稱佳構。
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
馬歇爾八上廬山介石曰:父親辛苦,兒子不復干矣。
——此聯為續范亭化諸葛亮典幫諷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發動內戰。
南華經、相如賦、班固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少陵詩、摩詰畫、屈子離騷,古今絕藝;
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霧、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濤、廬山瀑布,宇宙奇觀。
——此聯為佚名題湖北省襄陽縣古隆中武侯祠(本聯64字)
【誡子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