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具體是什么時間
龍抬頭日期是每年的農歷二月二日,2024年龍抬頭是2024年3月11日星期一。
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龍抬頭節又稱春龍節、春花節。民間傳說在唐朝武則天當政時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罰三年無雨,人間河干溝竭,樹枯苗死,人們難以過活。司管天河的龍王心中不忍,在陰歷二月初二這天私自給人間降雨,因而受到責罰。人們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獻龍王,報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動了玉皇大帝,允許龍王繼續為人間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龍王,相沿下來成為節日。
每到二月春風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其實龍抬頭的意思就是指大地經過冬眠,百蟲開蘇醒,經過了立春、雨水、驚蟄等節氣,我國很多地方都開始進入雨季,這也是大自然的規律,不過在古時,“龍”在人們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祥瑞的化身,也是風雨的主宰,所以人們都普遍認為這是“龍”的功勞。
1、傳說農歷二月初二為龍抬頭,也就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事實上,所謂龍抬頭是指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雨水也逐漸增多的意思,俗語有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的說法。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2、農歷二月初二正好在驚蟄前后,這時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昆蟲蛇獸從冬眠中蘇醒,預示著農閑已過,可以勞作了。傳說中的龍也開始從沉睡中醒來,轟隆隆的雷聲接著也要來臨。
3、二月二在北京又叫龍抬頭日、春龍節、農頭節等。南方則叫做踏青節,古稱挑菜節。農歷二月二的時候,祖國各地氣溫都在回升,雨水也逐漸增多,表明農忙快要開始了。所以中國很早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
——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北方百姓在這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須”、“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
——采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發,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舞龍
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開始舞龍,然后二月“龍抬頭”、端午節時也舞龍
——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