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財神是幾點開始
我們講究迎接財神的最佳時間,在丑時、卯時、辰時是迎接財神的最佳時刻。換算成現在的計時方法,就是凌晨3:00—5:00、凌晨5:00—7:00、早上7:00—9:00。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全國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對于迎接財神的時間也會講究,零時零分迎財神。正月初四子夜,就需要注意到其中的一些問題。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
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能夠大富大貴。
農歷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習俗,在明清民國開始盛行,時至今日仍在我國南北方流傳甚廣。民俗傳說中的這位“財神爺”指的是趙公明,得益于他有招財進寶四位部下,也就是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位神仙,使得期望發財的人們爭相崇拜。但是相傳趙公明生性懶惰,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把財神迎到自己家中的機會,一年也只有只能月初五這一次。所以人們都在正月初五當天一早鳴燃放煙花爆竹,希望引起財神爺的注意,來到自己家里給自己帶來財氣。對于做生意的人家,年假從除夕放到正月初五,接來財神爺之后才開門營業,新年里才會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1、迎財神,晦氣去去去
舊的一年早已過去,新的一年已經到來,大年初五迎財神,將舊年的所有不快和委屈通通忘記,讓所有的晦氣一掃而光,用全新的面貌和精神迎接新的一年!新的航程需要一個重新起航的儀式,迎好財神,去晦氣、行大運!
2、迎財神,事業順順順
新年迎財神,新的一年,所有的事業順風順水!用全新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工作,機會永遠是留給又準備的人,用心工作、用心生活,一切都會順順利利!
3、新年迎財神,人才旺旺旺
迎財神,旺人丁。初五迎財神,新的一年家庭和和美美,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位,家越溫暖生活越溫暖。家,是最心靈的避風港;家人,是心靈最大的依靠。新的一年,人丁旺、人才旺,家庭更溫暖!
4、迎財神,新年發發發
迎財神,旺財運。新的一年,鴻運當頭,一切的事業順風順水。成功也許會來得慢,但絕對不會不來只要你有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所有的美好都會如期到來:相信自己,相信努力會有回報,新的一年一直發發發!
迎財神是我國漢族民間春節時的古老習俗,漢族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也被認為是財神節,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迎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這個時間是財神出生的時間。
關于為何年初五成為了財神的生日,民間說法不少但主要有二:一說是宋朝蔡京富有;另一說則與王元寶有關。王元寶,唐朝開元間人,富可敵國,靠販運琉璃發家。王元寶的許多生活習慣如正月初五拜財神等,對時人影響甚重,對后世民風民俗更有深刻的影響,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習俗由此流傳至今,畢竟這個時間可以讓財神能夠保佑自己發財。
在迎財神的時候要找準財神爺所在的方位。正月初五這一天財神爺在:東北方。在初四的子時就要迎接財神,也就是初四這一天晚上的24點左右,準備迎接財神。首先在初四這一天送窮神,要打掃屋子,灰塵從屋內往屋外掃,可以在屋內熏香,打開窗戶,用楊柳枝打窮神,可以在滿屋子掃,就如同掃灰塵一樣。
然后在初四的晚上24點,準備一張桌子,一般擺放在客廳里面,若是農村可以放在中堂屋,若是店鋪則直接在鋪子中央就可以。面朝東北方,可以懸掛財神像或者是用紅紙寫:“供奉五路財神之位”,擺放在供桌上面,桌子上面準備供品,比如:蘋果,糖水,茶水,桂圓,鮮花等。準備香蠟以及酥油燈做好準備,這個方式是大家認為比較簡單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