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中國冬季當中的第3個節氣,也是小雪節氣過后的節氣,在大雪的時候人們已經十分注重保暖。那么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呢?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故名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一個節氣,是冬季第三個節氣,大雪時節雪下得更大、范圍更廣,常常可見雪花紛紛落下的景象。每年的公歷12月7日或8日,節令交大雪。這天太陽運行到黃經255度,當日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一丈二尺四分,相當于今天的3.05米,夜晚觀測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亥的方向,也就是西北方,這個階段一般在農歷十一月,也稱仲冬月,葭月,暢月。
“大雪封河,小雪封山”。大雪時節雪量逐漸加大,下雪的天數也在增加,氣溫還在繼續下l年,地上已開始有積雪了。
大雪三候。“初候鹖旦不鳴”,鹖旦是一種夜鳴求旦的鳥,這時這種鳥也斂氣屏聲,躲迸巢穴里不出來了。“二候虎始交”,這時老虎到了發情期,就要開始交配,繁殖后代。“三候荔挺出”,“荔”是一種細微的小草,這種小草在寒冷的冬季反而于向陽處挺出了嫩芽。
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個別年份是6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幾毫米,西北地區則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類時,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氣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大雪的由來可追溯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經過歷代的發展,便將每年公歷12月6—8日定為大雪節氣。
大雪來臨,天氣越來越冷,人們有腌肉、觀賞封河、喝紅薯粥、兌糖兒的風俗習慣。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在此時腌肉。
北方氣溫較低,河里的水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的觀賞封河,在冰上滑冰嬉戲;而魯北地區的人們由于天氣的原因不再去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
溫州街頭會在大雪節氣時出現“兌糖兒”的場面,糖兒客一邊敲打糖刀,一邊吆喝賣飴糖,小孩子們被吸引,父母便會將家里的銅制廢品拿出來和糖兒客兌換飴糖。
1、注意鞋子的舒適度
大雪節氣的時候穿鞋應大小適宜,才能有較好的保暖效果。
2、適當出去鍛煉,忌長期在室內
長期在室內不僅空氣新鮮度不夠,人體機能的鍛煉也有所減弱。要注重鍛煉身體,如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以便養筋健骨、舒筋活絡、暢通血脈、增強自身抵抗力。
3、忌長期緊閉門窗睡覺
冬季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長期緊閉門窗睡覺,易患鼻塞、口干、頭痛、免疫功能下降等,并且冬季空調的溫度應該適宜,一定不可以太高,不然冷熱溫差大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