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端午節、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傳統文化,僅供參考!

中秋簡介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端午節、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吳剛折桂
吳剛是漢朝天河人,到了天庭之后,犯了大錯,于是天庭懲罰其砍伐廣寒宮的一顆桂樹,許諾其如果能將桂樹砍倒,便允許其重回天庭為仙,無奈這個桂樹,枝葉繁茂,并且砍下一斧之后,立刻復合,所以吳剛只能在孤寂冷清的廣寒宮,日復一日地這么砍下去。
月餅起義
元朝末年,朝廷統治腐朽,人民生活困苦,朱元璋謀劃代帶領起義軍推翻元朝的統治,但是由于當時元朝制度森嚴,傳遞信息十分困難,所以在劉伯溫的策劃下,將寫有‘八月十五起義’的紙條藏進了餅子,然后不知不覺地下發到了各起義軍,收到了起義信號之后,在八月十五那天各路大軍其并相應,馬上就攻破元大都,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對此事大為贊賞,所以下詔,八月十五中秋這天,全體將士休假,與家人團圓,并且專門制作了月餅犒賞文武百官。
中秋節的習俗
老上海人也把中秋節叫做“八月半”,定規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的。上海人的團圓飯吃什么?還有哪些被我們遺忘的習俗呢?今天我們來重溫一下吧!
煠芋艿頭,蘸糖吃覅忒嗲哦
芋艿,吃的是本地的“紅梗芋艿”,根部稍微帶點粉紅色,煠了不糊,蘸點白糖,一口咬下,香糯爽口。芋艿是用球莖繁殖的植物,象征著“母子相依”,因此中秋吃芋艿,有著美好的寓意。
剝毛豆節,小囡吃好快點汏汏手
毛豆,吃的是本地產的“牛踏扁”(這種毛豆的豆子像被牛踩過一樣扁平肥大),味道有點甜津津。而大人一定會教育小孩子,吃好快點汏手,不然會癢。毛豆里面排列著好幾粒豆子,也象征著兄弟姐妹的團結。
毛鴨子,最討阿拉上海人歡喜
中秋節的餐桌上少不了有鴨子。鴨子的燒法有很多種,八寶鴨,香酥鴨,醬鴨,扁尖火腿老鴨湯……最讓小編念念不忘的還屬八寶鴨,鴨子的肚皮里要塞進火腿、冬筍、香菇、栗子肉、蝦仁等八種吊鮮頭的食材,記憶里都是滿滿的鮮香。
酒釀小圓子,勿吃勿過念頭
團圓飯的最后,一定要來一碗酒釀小圓子,象征著團團圓圓。里面的甜酒釀,就連小孩也會搶著要。
吃一杯桂花酒,在桂花爛漫時
八月十五桂花香,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杯杯桂花酒,何等美事!
分月餅,小小一塊甜到心里向
鮮肉月餅是當早飯吃的。當中秋的一輪圓月升起,全家人圍坐一起吃的,通常還是廣式月餅。蛋黃、蓮蓉、豆沙,椰蓉……各種口味的月餅擺在桌上,由家里最具權威的那個人進行切分。即便每種口味只能分到一小塊,也會甜到心里,幸福極了。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