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到敦煌壁畫是在大學選修課上,敦煌壁畫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我們都知道它在我國的傳統文化傳承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聽過其名,但是沒有去深入的了解,最近通過電視節目在敦煌壁畫的價值和意義,也讓我們對敦煌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敦煌壁畫的發展歷程
通過一些歷史資料記載,我們或多或少會知道一些敦煌文化的內容,像北周時期進行了滅佛行動。但是對敦煌壁畫并未有大的影響。隋唐時期民族開始統一,經濟文化發展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東西方之間交流開始也不僅僅局限于經濟而向精神文化層面發展,敦煌藝術成功地吸收了東西方藝術的特點與形式,開始了多種風格并存發展,敦煌壁畫達到頂峰。唐代開始,壁畫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生動姿態。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保留了晚唐的余韻,規模龐大而且雄偉壯闊。元朝管轄敦煌時期,洞窟形制主要是佛壇窟和殿堂窟。從晚唐到五代崇信佛教,在這個時期佛教畫像在這個階段大量出現并且內容也很豐富。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顯得過于平淡,其美術表現水平也有所降低。從這些不同時期敦煌文化的發展變化我們也對敦煌壁畫的發展歷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們都知道,敦煌是我國偉大的文化藝術寶庫。其中壁畫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總面積達到4.5萬多平方米。這些壁畫來源于各個朝代。而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就當數唐代壁畫了。
所以敦煌壁畫的價值,不僅是它舉世無雙的藝術成就,它還激發人們對過去盛世的回味與思考,對人間善愛、慈悲的崇尚與弘揚。特別是能使平庸的人生因有超越功利、超越世俗、超越時空的理想追求而變得有意義!同時也使得我們的考古文化工作者對我們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長遠研究。
任何的文化瑰寶都有它特定的歷史價值,像敦煌壁畫是世界文明的瑰寶,具有極高的歷史、社會和藝術價值,敦煌壁畫中的人物、輔食、建筑、動物等對敦煌學研究、敦煌相關藝術創作及數字化的重要素材。
敦煌石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至今有1600余年歷史,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如今,當年樂樽和尚開鑿的那個石窟早已無法分辨出來,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后人把前人繪制的壁畫用泥土覆蓋,再畫上新的壁畫,使相當多的洞窟內形成了數層壁畫的奇觀。莫高窟歷經上千年風沙侵蝕仍然保存著數十個朝代的750多個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畫,如果把所有藝術作品一一陳列起來,便是一座超過25公里長的大畫廊。
敦煌莫高窟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其內容可分為佛像畫、故事畫、經變畫、山水畫、動物畫、佛教史跡畫、神話題材畫、裝飾圖案畫等。既有反映宗教題材的,也有反映當時一些生產勞動場面、社會生活場景的,為研究4世紀到10世紀的中國古代社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在這里匯集成斑斕景觀,因此學者都將敦煌莫高窟壁畫稱作是墻壁上的圖書館。
以反映宗教題材的壁畫占莫高窟壁畫的大部分。這里壁畫因為寫佛,在創作上受到很大限制,但由于古代畫匠的杰出才華和非凡的想像力,采取了以人寫佛和佛的世俗化的表現手法,因而與現實生活有了十分密切的聯系。
最負盛名的第二百五十四窟中有一幅鹿王本生的北魏壁畫是佛的世俗化表現手法的杰出代表。它描述的故事是由佛化身的九色鹿救起來一個不慎落水的人,溺水的人要答謝恩情,當九色神鹿的奴仆。神鹿對他說只要不告訴別人自己的所在就行。溺水者發誓不說,否則就長滿身的疥瘡。王后在夢里夢見九色鹿后,想取鹿皮做一件美麗的衣服,于是國王下令懸賞捕殺九色鹿。溺水人看到告示后背信棄義,帶人去指認九色神鹿。九色神鹿當面指出溺水者的忘恩負義,國王為之震動,不再獵殺九色鹿。其結果就像壁畫上描繪的那樣,溺水人滿身長出了疥瘡。此幅壁畫以山巒、樹石為構圖上的自然分割物,故事情節按橫向順序延展,每一段的情節都有說明文字。該幅壁畫在構圖、色彩處理、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和濃郁的裝飾趣味,是經典的壁畫作品。
莫高窟壁畫的人物造型精細,體態生動,男子寬衣博帶,氣象雍容;女子體態豐肥,艷麗多姿。尤其是菩薩像,更多的表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女性之美:端莊文靜,窈窕可愛,溫柔親切,一如凡俗。開鑿于元代的第3窟南北兩壁,畫著極其精美的千手千眼觀音像,這兩幅千手千眼觀音像以線寫形,以色顯容,用遒勁有力的線條勾勒人物輪廓,輪廓內再淡施暈染,有些不施色彩卻見肌膚,是人們公認的敦煌壁畫的極品。
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百上千的飛天,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也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的藝術。
莫高窟的壁畫顯示了各族藝術匠師非凡的創造才能和高超的藝術造詣,是極其珍貴的古典藝術遺產。從開鑿的第一天起,莫高窟便以它那兼容并蓄的恢弘氣度,吸取和融合了當時歐亞大陸所有人類文明的精華。我國的雕塑和繪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美術史上有記載的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多已失傳,我們能夠看到一些宋代繪畫的原跡,已視為珍寶了,更不必說宋代以前的了。在敦煌,完好地保存了豐富的壁畫和塑像,各朝代的壁畫表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為研究我國美術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光輝篇章,因而被國際上稱譽為特殊博物館,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歷史。
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綿延千年,其藝術形式既繼承了本土的藝術傳統,又不斷接受融合域外印度、中亞、西亞的藝術風格,向人們展示了一部佛教美術藝術史,及其佛教中國化的漸進歷程。它是中國藝術與西域藝術往來交流的歷史記載,對研究中國美術史和世界美術史都有重要的意義。
敦煌莫高窟壁畫不僅是一座藝術寶庫,還是一本記錄千年歷史的百科全書。許多早已塵封千百年的歷史細節,依然真實地記錄在敦煌4萬多平方米的壁畫中:各式各樣的農耕工具、舟船車輿、民族服飾,還原出一幅幅多彩、神秘、富于創造的生活圖景。
建筑,凝固的音樂。謝林
敦煌石窟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寶庫,除了壁畫和彩塑之外,在敦煌壁畫中還保存有十分寶貴的建筑畫資料。從北朝開始直到元代,敦煌壁畫以極大的容量表現了無比豐富地建筑形象。建筑畫是建筑藝術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研究敦煌建筑畫對于繪畫史的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尤其在北朝至唐初敦煌以外建筑畫資料十分稀少的情況下,其價值更加顯著。
敦煌壁畫中,除元代洞窟中建筑畫較少以外,從十六國晚期一直到西夏末,前后800年時間內,壁畫中都描繪有很多的建筑,向我們展現了一部不斷發展的建筑史。各個時代的畫師把當時的佛寺、城闕、宮殿、居民等豐富而優美的建筑形象,像戲劇舞臺上的大布景和道具一樣穿插在繪畫中,既有建筑的群體組合,又有組成建筑群的單體建筑,如城門、城樓、角樓、殿堂等,幾乎包括了各時代大部分的建筑類型。壁畫中還難能可貴地保存了幾幅施工圖畫,是我們了解到古代匠師實際操作的情景??梢哉f敦煌壁畫中的建筑畫是一部系統的古代建筑歷史畫卷。
這些建筑畫,以它豐富的內涵、相對準確的藝術形象,是歷史記載中模糊的建筑形象清晰起來。對于它的研究,不僅具有史學意義,而且具有現實意義。近代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曾說:中國建筑屬于中唐以前的實物現存的大部分是磚石佛塔,我們對于木構的殿堂房舍知識十分困乏,而敦煌壁畫中卻有從北魏至元數以千計,或大或小、各型各類、各式各樣的建筑圖,無疑為中國建筑史填補了空白的一章。
敦煌莫高窟完整保存了大量北魏至宋代各時期的壁畫、雕塑、文獻,集西域佛教文化和中原儒家文化之大成.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歷史研究、文獻研究、宗教研究價值.由此產生了一門專業學科敦煌學.
敦煌位于中國甘肅省西部,歷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西文化匯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傳入中國內地.從366年始建莫高窟至1227年西夏滅亡,敦煌一直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歷代地方長官都在敦煌修建寺廟、珍藏文物.這些是研究中國中古歷史文化、中亞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珍貴資料.敦煌地區保存、發現的豐富歷史文獻和文物,是敦煌學研究的基礎和對象.
①敦煌石窟考古
主要考訂各個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內容,為石窟藝術和其他分支領域的研究奠定基礎.
②敦煌藝術
對敦煌彩塑、壁畫、書法、音樂、舞蹈和建筑藝術進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遺書
主要整理研究藏經洞所藏各類寫本和刻印本書籍.這是敦煌學研究的最大領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學、宗教、文學、藝術、語言、文字等許多方面.
④敦煌石窟文物保護
包括敦煌小區域氣候觀測,流沙治理,窟內、外溫、濕度控制,壁畫、塑像病害治理,壁畫色彩褪變化驗與研究等.
⑤敦煌學理論
主要包括敦煌學的概念、范圍、特點、規律的研究,敦煌學在人類文化和學術史上的價值,研究敦煌學的現實意義,敦煌學發展史等等.
對于敦煌學研究對象的寬度與廣度,學術界有不同意見.國際上有廣義敦煌學與狹義敦煌學之說,但不論研究范圍的寬泛或狹窄,敦煌學是一門以地名學為基礎,內容廣泛,涉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這個特點是沒有疑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