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有什么忌諱嗎
下元節因為是祭祀先祖的節日,所以比較莊嚴肅穆,穿著一定要肅靜,千萬不可以在這一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因為是一個豐收的節日,所以對于糧食要格外的珍惜,不可以在這一天隨意的浪費食物。作為祭祀類的節日,我們要對先祖有孝道,要為家人祈福,絕對不可以口出狂言,毫不尊敬。
下元節這一天不可以曬衣服,否則鬼覺得你的衣裳好看就會附在衣服上面,而且紅色是最忌諱的。也不可以去煞氣比較重的地方,如人跡偏僻的小巷,深山密林,孤魂野鬼的墳墓。千萬不要撿路邊的錢,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不要輕易的在荒郊野外,回答別人的問題。筷子不可以在碗的正中央插著。夜晚不要在街上游玩。除非是特定的場合焚燒的冥紙,否則隨意燒冥紙會招來更多的小gui。
下元節我們確實會祭拜先祖和神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前把家中打掃的干干凈凈,沐浴更衣,穿著樸素,然后再去擺放祭品,絕對不可以隨便穿,更不要穿裙子。盡量選擇在吉時進行,提前查看當天的吉時兇時,盡量避免在兇時進行祭拜以招災惹禍。供臺周圍要清理干凈,除了擺放相關的祭品外,還要在祭拜的幾案旁兩側懸掛提燈,祭拜下元水官不必行拜禮,在幾案前放一墊子在地上正坐即可,等一炷香焚完后,收起所有的祭品以及提燈,然后再擺放上祭祀祖先的貢品,這樣的方式也更符合道家的天地人理念,先祭祀水官,再祭祀先祖。
下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修齋設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等等,皆要修齋。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即設壇
享祭祖先
隨著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肴,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供齋蘸神,借以求福免災。
節令食品
飲食風俗是節日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長期的、眾多的節日活動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的節令食品,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它同其它風俗習慣一樣,作為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共同心態.統一著人們的節日行為,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1、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民間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彩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還有其它常見的祭拜祖先活動。
2、道教專門場所的有關活動: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為民眾解厄除困,民眾前往道觀觀祭,并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誕辰日,各地禹廟等大禹紀念場所常有祭祀活動。
4、食俗:飲食方面,下元節跟正月十五,五月初五都差不多,這一天,早上吃做好的糍粑,晚上吃豬肉,羊肉和魚肉。人們在家中做糍粑并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有的地方會做豆沙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