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隨著社會的發展,重陽節逐漸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那么你知道重陽節的意義是什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么,歡迎閱讀。九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么。
九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么
因為“九”字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有長長久久的意思,“九九”重陽與“久久”諧音,寓意壽命長,為了圖個吉利,寄托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于是就把重陽節叫成老人節。
“九”在古數中既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指地之極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具有很好的寓意。九九重陽,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九月九又恰逢秋季這個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所以,“九九重陽”就被認為是祝福老人長壽的好日子。
重陽節寓意著希望老人能有長久的壽命,福祿兩全,能有不淺的福報。
關于重陽“求壽”的說法在漢代時期就有記載,早在《西京雜記》中,漢朝的人們就已經把長壽的含義賦予在九九重陽節上了。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所以是“重九”,同時“九”又是陽數,這個在《易經》中就有記載,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重陽節由此得來。因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就有關于尊敬老人的說法,所以把這種美德體現在節日風俗中也無可厚非,因此重陽節的寓意深遠,自古以來,人們就對重陽節懷有特殊的感情。在1989年,中國政府將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就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因此,重陽節也是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節日。這不僅是對老人的關懷,也體現出來現代文明的進步,正是重陽節的內涵和價值所在。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為讀音和“久久”不謀而合,所以也被人們賦予了長壽的含義,在1989年的時候更是被定為“敬老節”,告誡人們要多關心身邊的老人。
因此現在重陽節的意義主要是為了倡導人們尊老、敬老,多多陪伴身邊的老人,也就是重視孝道,在古代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佳句,而現階段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如何讓他們安享晚年,就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重陽節有這非常多的習俗,例如吃重陽糕、插茱萸、賞菊等等,它們都寄予了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向往之情,更是家人團圓、共享天倫的美好日子,值得我們永久傳承。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除了祭祖的意義外,重陽節還代表著思念、團聚,現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因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