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習俗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反映了獨特的漢族民俗文化樂趣和藝術風格。今天小編整理了貼窗花的寓意和象征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貼窗花的寓意和象征
向往,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希望家庭和睦、家人身體健康的意思;吉利,同時也是吉利的象征,在節日里將其作為裝飾之用,表達了幸福長久的意思。
貼窗花的時間在每年的大年三十。
貼窗花是古老的傳統節日習俗,新春佳節時,中國許多地區的人們都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它為"窗花"。 窗花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
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也十分常見。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1、準備好窗花,一張一張的分開來。
2、在分好的窗花中,拿出一張確認窗花的花樣。
3、將窗花的一面,放在自來水上沾水。
4、在選擇好的玻璃窗上,進行確認粘貼的位置。
5、先把窗花放在玻璃上,調整窗花的位置。
6、將另外一扇門按照同樣的位置,進行清潔干凈準備貼窗花。
7、將窗花貼在門上,進行兩個窗花的位置對比。
8、這種窗花最好貼在兩面透明的玻璃上,這樣兩面都能看到窗花的圖案。
窗花是傳統民間剪紙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大、最為普及的品種。其他剪紙品種都是在窗花基礎上發展與延伸。南北各地農村在春節期間都要貼窗花,以此達到裝點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并寄托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愿望。
窗花無論題材、表現手法、剪刻技藝都是剪紙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現代窗花兼職已漸漸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但由于它們最初源于民間喜慶或民俗活動中的剪貼畫,且多貼于農村窗戶的白紙上而被稱為“窗花”。
窗花對每個人來講,是一個能引起許多流連和情感的美妙稱謂。農歷正月初一,俗稱春節,這一天,貼窗花裝飾居室環境成為中國春節喜慶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要“穩、準、巧”,民間剪紙的許多特點和風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產生的,如張永壽創作的“百菊圖”,許多地方都是運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種“羅漢須”的菊花,由于它初開時是直瓣,盛開時就卷曲,形成螺絲圈,剪這種菊花,要一瓣一瓣從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組成一朵形象殊異、風味別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種叫“鷺鷥羽”的菊花,由于它開花時一瓣套著一瓣,一瓣勾著一瓣,剪這種菊,要運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連,瓣瓣相隨,花瓣之間的粗細、大小才能參差有致,變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鷺鷥的羽毛一樣豐滿而美麗。這里的“巧”主要是指運用巧刀刻出的“鋸齒”和”月牙兒”。這是剪紙刀法中很重要的兩種刀法。這兩種刀法運用得恰當,就能形成剪紙藝術獨具的“刀味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