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相對比較漫長的,比較屬于重要的傳統節日,最熱鬧的莫過于前面五天,處處可謂張燈結彩,到了正月的第六天,實際上還有一些民間習俗值得大家關注,今天小編整理了大年初六是什么日子有什么講究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大年初六是什么日子有什么講究
這一天被叫做馬日,這與神話傳說有關,在女媧娘娘創世時,從初一到初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動物誕生,到了初七才創造了人類。從初一到初六分別對應著六種牲畜,即雞、狗、豬、羊、牛、馬。到了大年初六,就是占馬了,而且馬是人類比較早馴服的動物,古代常常用馬來運輸貨物,或者作為代步的交通工具,在初六可以騎馬去進貨,也可以出發遠游,是相當吉利的。
正月的第六天是馬日,要打掃廁所,供奉司廁之神紫姑,這是眾所周知的。而還有一項搶財神的習俗,可能比較少人知曉。那就是這一天年滿12歲的男孩要上街搶財神,因為12是6的2倍,也就是六六順的意思,也都是圖個吉利。在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句俗語,那就是“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所以在這一天12歲的小男孩,就會讓他們打扮成劉海的模樣,背著用紙剪成的小人上街,誰搶到了小人,就說明誰搶到了財神,那么新年的財運就會滾滾而來,所以初六的街頭都是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1、開市大吉。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正月初六,在舊時是大小商家“開市”的日子,門板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營業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2、打掃祭廁。在中國過大年的民俗中,從除夕夜到年初五都是不能打掃扔垃圾的,到了初六,家里就開始大掃除,往外丟垃圾。因為初六日是廁神紫姑檢查廁所的日子,故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廁所衛生,可是現在的家庭都講究衛生,圖個干凈,掃地都用掃地機器人了,再說廁所都是新式的衛浴,收拾廁所,更是無從談起,故此,打掃祭廁的習俗基本已經不存在了。
3、外出游玩。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傳統習俗,大年初六應該去人多地方有比較空曠的地方走一走,而且在游玩的時候,還需要將出行、游玩和回家的路程,設置成一個圓圈,圓圈在國人的思想里,就有團圓美滿的意思,同時,也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辦事能夠有始有終,求財能夠全部到手,人們用這個軌跡圈子,希望能夠完美地圈住幸福、美滿和吉祥。
正月的初六是有名的送窮神日子,關于其來歷可見于唐代。據錢鐘書先生所著的《管錐編》考證,我國唐代民間便開始盛行送"窮鬼",然而只稱"鬼"而不稱"神",明清以后才有送窮神的說法。而中國民間相傳窮鬼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后才穿,后來他在正月便去世了,官家在埋葬他那天說:“今日送窮子”,所以漸漸的民間便有了送窮的習俗,在初六扔垃圾、放鞭炮,成了固定的流程,寓意把窮氣、霉運通通都送走。
1、忌殺生
動物的輪回道在正月停止,古代傳聞說掌過動物輪回道的‘司祭神’的母親生日是在正月初八,因此‘司祭神’在正月會關閉輪回道給母親過壽,在這個天被殺的動物的亡靈無法進入六道輪回,會跟在你的身邊,直到下個月的第三日(也就是二月初三),所以在正月是有忌殺生的習俗的。
2、忌理發
古語說:正月理發死舅舅,其實不然,查滿清朝《禮書》書中記載說,正月理發原意為‘思舊’后傳言之,傳成了‘死舅’,然正月不理發的說法最早卻源于唐朝,唐人稱理發為‘消耳’唐朝有一種武器名曰‘金鉞’是唐朝用來為十惡不赦的犯人執行死刑,砍頭時用的砍刀,而正月在唐朝則稱為‘金月’正月理發和起來就是‘金鉞消耳’,意思就是要被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