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正常理解之中,剪頭發是一種很平常的事情,而且應該是想剪頭發的時候就能夠去剪的。這會涉及到一些風俗文化的影響嗎?其實是會的,因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下面來看看正月不能理發的原因吧。
正月不能理發的原因
古代中國人民對頭發十分重視,民間早有在特定時間剪頭發的習慣,如《禮記》中記載“三月之末,擇日剪發為鬌,男角女羈” [1] 說明起碼早在漢代,我國民間便已對剃發時間有了一定的要求。《黃帝內經》等古代書籍均記載某月某月不宜某事。清代潘榮陛所書《帝京歲時記勝》記載“五月多不剃發,恐妨舅氏” 這又說明了在清代實是將“五月剃發”與“妨舅”相聯系在我國民間諸如此類“禁忌”數不勝數。
“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實際上是一句歇后語,其中的“死舅”諧音“思舊”,“思舊”指的是思念明朝。清軍入關以后,在中原地區實行“剃發易服”的法令,剃發令、易服令、圈地、占房、投充、逃人法被稱為“清初六大弊政”,其中尤其以剃發令受到的抵制最為激烈。自古以來,普通的漢人老百姓對于誰當皇帝并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們只關心自己的溫飽問題。清軍剛剛入關的時候,打著“吊民伐罪”的旗號,其統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受到了一部分漢族老百姓和士大夫的認可,然而,清朝統治者隨后推行的“剃發易服令”卻受到了強烈的抵制,并且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輪的反清起義。
正月忌傷害生命。家禽的輪回道在正月停為止,古代傳聞說掌過家禽輪回道的“司祭神”的母親生日是在正月初八,因此“司祭神”在正月會關閉輪回道給母親過壽,因此被你傷害的家禽的亡靈無法進入六道輪回,會跟在你的身邊,直到下個月的第三日(也就是二月初三)。
在民國時期,在民國時,臨時政府頒布了“剪辮令”。凡未去辮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有不遵者,以違法論。該地方官毋稍容隱,致干國紀。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辮尚剃其四周者,殊屬不合,仰該部一并論禁,以除虜俗而壯觀瞻。而頒布的時間就是在正月份,也就是說,從頒布時開始,20天之內必須要進行剪掉辮子。我們知道清朝人都留辮子,男性前額剃光,而民國初的剪辮子就是要減去對前朝的留戀,是一種文化的改變,就如清朝入主中原要求漢人剃頭是一樣的道理,從文化上,心理上去掉前朝標志。
從中醫養生角度講,正月里不理發是有其合理性的。
《黃帝內經·一直問》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耙簿褪钦f,春天是萬物萌發、推陳出新的時節,而不應該阻為止新生事物的生長。對應到頭發上,就是要讓頭發披散開來,任其自由生長,而不應該剪斷,違逆春生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