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三月三”,又稱“上巳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隆重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慶日。在這一天,壯族趕歌圩,侗族打糍粑,苗寨杯傾滿,仫佬備彩飯……今天小編整理了廣西為什么過農歷三月三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廣西為什么過農歷三月三
廣西有三月三這個節日,是因為廣西壯族人民重視和慶祝壯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14年1月7日召開第23次常務會議,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廣西少數民族的習慣節日,并且放假兩天。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源于古代祭祀山神的習俗。壯族人相信山神是大自然的保護神,能夠帶來豐收和吉祥。三月三這一天,壯族人民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表達對山神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節日期間,人們會進行歌舞表演、龍船比賽、踩高蹺等傳統活動,共同慶祝和傳承壯族文化。三月三節日的舉辦,不僅體現了廣西壯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也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了解。
1、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三日起源于中華民族原始社會的原始制度。
2、“三月三”在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在廣西,農歷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同時,“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農歷三月三是誰的生日:軒轅黃帝
根據《史記五帝本紀》一書記載,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字叫軒轅,在軒轅之丘居住,傳說農歷三月初三是他的誕辰,所以自古便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為了紀念人文初祖黃帝的誕辰之日,自古以來,百姓們會在三月三踏青,或者親朋在水邊宴飲。
但是關于黃帝具體的出生地點,歷史上并沒有統一的記載。常見的一種說法認為黃帝生于有熊國,有熊國是上古時期居住在有熊地區的華夏集團建立的氏族部落,而黃帝的父親少典就是熊國的國主。傳說他娶有喬氏姐妹為妃,長曰女登,次曰附寶。
女登在華亭游玩,遇神龍來伴而孕,生炎帝,取名榆岡。次妃附寶,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電光纏身,繞北斗而去,感而受孕,懷胎二十五個月,生下黃帝。因此說,有熊開國始于少典,傳至黃帝,相繼打敗蚩尤與炎帝,遂成為華夏共祖。
后世對黃帝十分尊敬和推崇,不光修建了皇帝陵、黃帝廟等紀念場所,也會在農歷三月三舉辦黃帝誕辰紀念活動。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就有在農歷三月三祭拜黃帝誕辰的活動。根據《史記》、《山海經》、《易經》等書籍記載,皇帝故里是在河南鄭州新鄭市。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中,就有關于朝拜黃帝的記載。
根據史書記載,農歷三月三時,統治者率領文武百官來到具茨山黃帝故里,舉辦了祭祖大典,以示炎黃子孫對黃帝精神的繼承。到了唐代后期,每到盛世時,統治者都會在黃帝誕辰日舉辦拜祖大典。如今,這一規制在民間廣為流傳,每年農歷三月三時,民間都會發起對黃帝的祭祖活動,以示炎黃子孫精神的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