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又稱雙七節(jié),乞巧節(jié),女節(jié),少女節(jié),香橋會和巧節(jié)會等,源于“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七夕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_七夕牛郎織女的來歷,希望你喜歡。

七夕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
七月七日是七夕節(jié),也稱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七娘會、七女誕、七娘媽生、雙七節(jié)、香橋會、巧節(jié)會、魁星節(jié)、曬書節(jié)、神仙節(jié)、七夕水、大水節(jié)、香日、情人節(jié)(臺灣)。這是一個古老的愛情節(jié)日。此節(jié)的來歷和牛郎織女故事的發(fā)展,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漫長過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七夕節(jié)的氣氛漸漸式微,但各地仍然流傳著牛郎織女故事,一些文化景點還有七夕節(jié)的節(jié)俗存在。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上馬,七夕節(jié)被確定為國家七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于是七夕節(jié)俗加快了恢復,節(jié)俗也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七夕節(jié)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人們晚上望著銀河兩岸的牛郎星、織女星,講述著牛郎織女的凄美故事,或到葡萄架下偷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成為七夕節(jié)的特有風俗。它的來歷,主要是兩點。
一、因為天上有兩顆星
天上的牛郎星、織女星,是很早就被古人發(fā)現(xiàn)了的恒星。大概在夏朝時,銀河東岸的一組被叫作織女星,西岸的一組三星被叫作牽牛。這兩個星名的出現(xiàn),漸漸衍生出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七夕節(jié)來。這是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化過程中,人們理想的男耕女織家庭模式的物化。夏商周時期還沒有詳細的日歷,但人人都會觀星,日月星辰的變化、寒暑往來就是人們的時間表。在《大戴禮》的《夏小正》中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鄉(xiāng)(向)?!边@是記載了織女星出現(xiàn)的時間是七月的傍晚,方位是正東。大概每逢七月傍晚織女星在東方升起時,人們就開始想象和聯(lián)想,用人間的情感和生存狀態(tài)編織起美麗的牛女故事來。
國際學術界對牛女傳說的來歷也早就做過推斷。早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西村真次先生就斷定:牛郎織女故事的產生,“至少在新石器時代結束之前”。我國民間文學泰斗鐘敬文及周作人先生都對西村教授的觀點表示贊同。鐘老說它的產生“非必甚近是不容置疑的”。這種推斷,與牛女雙星名起于夏朝的說法相符,至少它們已有3500年了。那時銅、鐵冶煉還沒有出現(xiàn),新石器也做得比較精巧了。
二、從《詩經(jīng)》以來的有關記載
自周代以來,牛女雙星故事在中原地區(qū)已經(jīng)開始普遍流傳。近查記載最早的典籍是《詩經(jīng)》,其《小雅·大東》一首中有:“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边@是用來諷刺西周初期統(tǒng)治者的,意思是說,高天上有一道河漢,只看著有些光亮;那個踮著腳走路的織女一天挪動七次,卻織不成花紋布匹;那個明亮的牽牛,趕著車卻不拉東西。這便是最早的牛女神話雛形。雖然只有八句,卻說明它在25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于民眾口頭了。到西漢時,《淮南子》佚文中又說:“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钡綎|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又說:“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皆鱭,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這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節(jié)已經(jīng)現(xiàn)出,有了喜鵲因上天搭橋梁而頭毛掉落的細節(jié)。東漢時,曾有《古風十九首》,其中《迢迢牽牛星》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zhuó)素手,札札弄機杼(zhù)。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比龂簳r,曹丕的《燕歌行》中寫道:“牽??椗b相望,爾都何辜限河梁!”唐代杜甫則有《牽??椗吩姡骸盃颗3龊游鳎椗幤鋿|。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此詩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政治境遇和不怕深云遮掩的心情。
傳說農歷七月七日夜晚,天上的牛郎與織女相會,天下婦女于當晚穿針引線,向織女星乞求技巧,稱為乞巧。枟荊楚歲時記枠記載:“七月七日為牽??椗蹠?,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wǎng)于瓜上,則以為得。”織女星在銀河西,與河東牽牛星相對。枟詩經(jīng).小雅.大東枠唱道:“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卑喙號椢鞫假x枠云:
“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直到枟文選.洛神賦枠注引曹植枟九詠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牽牛織女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可見,漢代已經(jīng)把牽牛與織女并稱而且說成是夫婦。神話中的牛郎與織女是被王母娘娘生生拆散的一對恩愛夫妻,深受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男女的同情,就連天下鳥鵲在七月七日夜晚都飛到銀河銜接為橋,幫織女渡河與牛郎相會。名曰“鵲橋”。牛郎織女被人們視為勤勞智慧的化身。所以民間年年紀念他們,姑娘們向織女乞巧,就是崇拜智慧,崇拜文明,這是文明之禮。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著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天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一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給他一間破草房,一頭老牛。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草房內。
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云落在河邊的草地上,然后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里,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最美麗的仙女,都看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迸@汕那牡匮刂鴺鋮?,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
天近午時,其它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云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后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椗娕@芍液窭蠈?,勤勞健壯,脈脈含羞地點點了頭。牛郎織女喜結良緣后,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兩年后,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
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走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著兒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撥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xiàn)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肝腸寸斷的織女和挑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shù)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于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