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寓意主要有祈福辟邪、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祛病防疫、愛國精神、忠義精神、民族團結、孝道敬老和傳承文化。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今年端午節放假調休嗎,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今年端午節放假調休嗎
2024年端午節放假時間:6月8日-6月10日,與周末連休,無調休。
2024年端午節時間:6月10日,星期一,這天也是法定假日,當天加班有3倍工資。
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重五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起源于中國古代。據歷史記載,端午節始于戰國時期,相傳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端午節有三天假期,但法定假日只有一天。
根據國務院對國家節假日的規定,端午節為我國法定節假日,放假時間一般為農歷五月初五當天加兩天的休息日,具體的放假日期根據當年國務院發布的放假通知為準。
國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國家規定放假的日子。法定假日,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須在正常支付員工工資的基礎上,按不低于員工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
端午節高速公路是照常要收費,沒有免過路費的。根據國家發布的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通知規定,僅針對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這四個重要節假日實施高速公路免費通行,不包括端午節。
端陽節
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干地支,根據干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
天中節
天中節,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漢代時,由于南北統一,歷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歷五月初五。
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江浙地區吳越部族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分,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他們不僅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端午這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游戲,繪圖騰神。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劃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故又稱龍舟節。
草藥節
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里最強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藥,這天采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故名。
龍節
龍是吳越部族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上古百越先民在端午進行祭龍,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龍的節日”。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由于易經的陰陽轉化之道,盛極必衰,“上九”(乾卦第六爻)則為“亢龍有悔”;從卦辭而言,“上九”為最陽之爻,再無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而仲夏端午的“九五”是為“飛龍在天”,龍星處于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處于鼎盛時期,大吉大利?!兑捉洝で浴坟侈o中所言的“龍”,實質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運行的闡發。
浴蘭節
民間有在端午采草藥煲水沐浴的習俗,故亦有浴蘭節之稱,如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上日
端午,有的地方稱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節的意思。
菖蒲節、艾節
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辟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躲午節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五月”古時北方中原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父母便把未滿周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地臘節
道教把全年分為五臘,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與《云笈七箋》中說,五月初五名地臘,五帝攢會之日,此日五帝會于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認為一年中的幾個臘日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