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春節習俗按時間
在莆田,春節的習俗有很多種,其中包括正月初一不動剪刀,不吃粥,不掃地,不動針線等,直到破五才能動剪刀;初六“送窮”,初九吃“長春面”等。
莆田獨有春節習俗
1.貢佛:在正月初一,人們都會到宮廟祭祀佛像,燃香、放炮、獻果、上菜、化表。
2.壓歲錢:壓歲錢是傳統年俗,通常在農歷新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之間派發。
3.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4.剪窗花:剪紙藝術始于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生活的祈禱。故人們將他們所信仰的形形色色的神靈請到家中供養。
5.祭灶: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人們會在這一天祭祀灶王爺,希望他上天傳達好消息。
6.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二月二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年后第二個月的二日為“二牙”;“二牙”之后為“三牙”、“四牙”、“五牙”等。
7.破五:有些地方在破五這一天有“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放鞭炮崩窮、掃院子送窮等。
8.元宵:元宵是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