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的起源和故事
說法一:
比較普遍被接受的說法是來源于古凱爾特人的秋收慶典。凱爾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凱爾特人的年輕人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在村子里巡游。傳說那些在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這一夜造訪人間,人們應該讓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給予豐盛的款待。燃起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離去。在中歐中世紀摧毀異教徒時,這一慶典變為以巫術的形式出現,說以今天的`萬圣節會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的出現。據說若當天遇見黑貓,就等于遇見了巫婆,一年都會倒大霉,所以在萬圣節當天,大家都要打扮成鬼怪以嚇跑那些會帶來不吉利的事物。這一習俗演變成萬圣節并流傳至今,以前用得蘿卜燈也被南瓜燈代替。
說法二:
古代生活于中歐的凱爾特人認為必須得到太陽神的幫助才能種植作物。但是,太陽神每年都會被一個名叫Samhain的惡魔襲擊并被囚禁六個月,還會在10月31日的夜晚帶來寒冷和黑暗。Samhain還會把死人的靈魂叫出來,而且可變成黑貓等東西,在夜晚潛伏在黑暗的地方。為了嚇跑這些鬼怪,他們在晚上點起火光并打扮成鬼怪的模樣。后來羅馬占領了這片土地,文化的相互結合形成了今天的萬圣節。
說法三:
在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ALL HALLOWS DAY"(天下圣徒日)。大約公元前五百多年,凱爾特人認為10月31日是夏季正是結束的日子,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凱爾特人相信,死去的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借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后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于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后,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到了公元1世紀,占領了凱爾特領地的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之相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游蕩的妖魔。
說法四:
源于古代克勒特人的10月31日屬陰節(Samhain)。克樂特人傳入后,為同化異教,就把這一節日得時間改為與“天下圣徒日”同一日,就是11月1日,而10月31日就變成萬圣節前夕。他們相信在屬陰節這天,人們能看見幽靈,包括死人靈魂和魔鬼,要在屬陰節那天加害于人,所以克勒特人就要討好這些鬼靈,免得它們作惡報仇。例如有人在家門前放置食物,讓鬼靈去享用。萬圣節的其他習俗也有些邪術和迷信的起源,例如挖了人臉的大南瓜。據說是個叫積奇的人,因為行為極端惡劣,死后連天堂或是地獄都不予接納,只好到處游蕩徘徊,找到一個籮卜,挖空了中間,放些燒紅的煤塊,好在黑暗中找路。此外,萬圣節的服裝起源于屬陰節祭禮中,參加者宰殺牲畜并披上牲畜的皮。還有,參加者戴上的各式面具原是為逃避邪靈的,也流傳了下來。
萬圣節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進行。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于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贊美秋天,卻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太妃糖蘋果
在萬圣節來歷之際,不如考慮親手做一個太妃糖蘋果吧。在西方國家,萬圣節期間正是蘋果豐收期,太妃糖蘋果是萬圣節期間最流行的節慶食品。傳統的太妃糖蘋果是由太妃糖作為涂層,其原料隨時間發展已經日趨多元化,最常見的有果仁、巧克力豆、奶油焦糖、果脯等。太妃糖蘋果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先制作傳統的太妃糖漿,然后將蘋果去核后穿在竹簽上,最后在蘋果表面沾滿糖漿即可。
搞怪的整蠱玩具
現在是一個創新的時代,禮物也跟著與時俱進了,比如搞怪的,打開盒子突然蹦出來一個恐怖的鬼怪什么的,非常嚇人,或者是骷髏頭什么的,都是不錯的選擇。
南瓜飯
南瓜飯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自己親手做的。香甜的南瓜里面填滿蒸熟的大米飯,再加上對方喜歡的菜是一件非常用心的禮物哦,可以給朋友帶來大大的感動,而且營養美味。
鬼怪糖果
在萬圣節的前一個晚上,有一個最非常有趣的活動,就是“Trick ortreat”不給糖果就要搗亂。所以,萬圣節最少不了的禮物就是糖果了。萬圣節的糖果一般會以橘黃色為主,很多的糖還會做成鬼怪的樣子,這也是為了給萬圣節應景。所以,可以買各種鬼怪造型的糖果送人。
許多西方的年輕人都會舉行派對,裝扮成鬼、僵尸和女巫慶祝節日。但是大部分俄羅斯人卻對此并不感冒,只有少數人愿意慶祝節日,大部分人,包括官員和宗教人士表示,萬圣節太過“邪惡”。
俄羅斯曾對俄羅斯民眾的“萬圣節態度”進行了民意調查,結果顯示,67%的俄羅斯民眾都沒有慶祝萬圣節的計劃。只有6%的俄羅斯人打算舉行萬圣節派對。除了幾個大城市,俄羅斯其他省市都沒有受到萬圣節的影響。不過,俄羅斯民眾對萬圣節的認知度有所上揚,過去5年中從54%增加到73%。
據悉,大部分俄羅斯民眾對萬圣節排斥的原因是認為慶祝萬圣節是異教徒的行為,早在2003年,莫斯科教育部門還曾建議莫斯科中小學禁止學生慶祝萬圣節。理由為該節日“是撒旦的儀式”,旨在推行“異教”,會讓孩子“道德感坍塌”。
不過,隨著萬圣節的流行,其本身所賦予的宗教意義業已消失殆盡,全球的年輕人只是把這個節日當成一種另類的取樂方式。俄羅斯女孩葉卡特琳娜說:“禁止慶祝萬圣節?這種想法太偏執了,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會準備一些派對的特色項目,像恐怖房間,預言室或者萬圣節南瓜比賽。這與‘惡魔崇拜’沒有任何關系。”另一位女孩普蘭諾娃也表示她很喜歡過萬圣節。“邪惡是無處不在的,僅僅禁止萬圣節慶祝不能改變什么。”她說。
?? 愛爾蘭
傳說愛爾蘭是萬圣節的起源地。愛爾蘭人在萬圣節流行吃一種名為Barmbrack的酵母水果蛋糕,又叫愛爾蘭果子面包。里面含有用布包裹著的各種“小物件”,據說能夠預測食用者的未來。例如如果你吃到的面包里裹的是一個戒指,就意味著浪漫。
英國
由于和愛爾蘭很近,英國人很早就已經過萬圣節了,那時候大多數人甚至還沒見過南瓜。最早的“杰克燈籠”是用蘿卜和甜菜雕刻的。雕刻好后,孩子們會把他們的作品帶到街上,敲著鄰居的門,索要零錢。在某些地方,蘿卜燈會被放置在家門外的門柱上,以保護居民免于在萬圣節之夜四處游蕩的鬼魂侵擾。
美國
美國是目前萬圣節氣氛最濃的國家,每逢此日,所有商店都出售鬼怪形食品、糖果、服裝和面具等;由于南瓜燈是節日的標志,所以家家戶戶都要買南瓜制作南瓜燈、進行南瓜燈比賽。晚上小朋友都會參加討糖吃的活動,他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如果主人不給糖,孩子就會通過各種方式給主人造麻煩,或是將垃圾扔到主人家門口,或是踩爛他們門口的南瓜。
加拿大
在加拿大的中小學校,各個班級都提前兩三天開始準備萬圣節的活動,用看起來很可怕的東西把教室裝飾起來。萬圣節那天,學校基本是不上課的,各班都是開節日party。當天晚上,孩子們可以穿著怪異的服裝,戴上嚇人的面具或畫上稀奇古怪的鬼臉,去有南瓜燈的人家里討要糖果。另外在萬圣節這天,多倫多的St.James天主教堂會有彌撒。在11月2日的諸靈節(All Souls Day)會有守夜禮。統計數據顯示,加拿大人每年萬圣節期間在糖果、小孩和成人服飾、化妝、裝飾布置以及寵物服飾上的花費,接近10億美元。
墨西哥
在拉丁國家,萬圣節是從10月31日開始的為期三天的慶祝活動。這個慶祝活動被稱為El Dia de los Muertos或亡靈節,是墨西哥人自古代時期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舉辦的節日。在此期間,各村莊將舉行游行,舞者穿著骷髏服裝。各個家庭相信親人的靈魂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回來,所以他們在起居室里用糖果、鮮花、照片、水和一些親人最喜歡的食物裝飾一個祭壇,并點燃蠟燭來引導死者回家。
法國
法國人在萬圣節這天,一般都去蒙瑪爾特公墓和拉茲神父公墓獻菊花,在巴黎到這兩個公墓的沿途有成千上萬的花店,擺滿了清香高雅的菊花,去墓地的人絡繹不絕。
奧地利
在奧地利,10月30日至11月8日的萬圣節的整個星期內,人們都會在家里留一些水和面包,并在睡覺的時候開著燈。這些東西表示歡迎逝者的靈魂返回世間。 人們相信,一年中僅有這一次機會,逝者的靈魂可以拜訪凡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