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寓意和象征,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春節的寓意和象征
春節寓意和象征著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等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意味著上班族不用上班了平時工作那么忙,有很多時候為了趕項目都是徹夜加班,總想著休班休息一下,但是大多數不能緩解人們內心深處的那份壓力感。春節就不一樣了,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吃頓大餐,聊聊天,或者是一起唱唱小小,看到親人的那么重說不出的親切感,會讓你的工作中的壓力不知去向哦。
意味著孩子們不用上課了春節的到來是多少孩子盼了夏天,盼秋天,盼了秋天盼冬天盼望了一年才盼到了過年,因為過年就不用上課不用寫作業不用受到老師的批評咯,更不用受到家長每天的叮囑學習了,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別提有多么開心的事情了。
意味著終于可以收壓歲錢了不論是小孩子還是大孩子,過年的時候都會不同程度的收到壓歲錢的哦。有些是父母給孩子們的,還有些是孩子給父母的壓歲錢,人們都通過過年紅包壓歲錢來傳遞春節這份喜氣,讓更多的人因為此更加好事連連起來。
意味著終于可以回家和父母團聚了平時在外奔波的兒女們一年不回家一次,過年了指定是要回家和父母團聚過大年最重要了,不論你有什么理由,不論你有什么困難,或者不論是否你掙到了錢沒掙到了錢,都應該回家和父母團聚,父母是不會在乎這些東西的,只要是你能夠平平安安的到家比什么都好。
意味著可以穿新衣,吃大餐了春節大家都會選自己喜歡的衣服或者鞋子來買,這樣也滿足自己一年的辛苦了,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們都會在過節的時候買衣服,小時候家里沒有那么多錢的時候都是盼望著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夠穿到新衣服哦。
意味著又老了一歲過了一年大了一歲,小孩子們又長高了一大截,大孩子們都期盼著大了一歲該找個合適的對象回家過年了,父母們當然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的幸福美滿平安了,作為自己的自己看到父母又老了一歲,更是希望父母能夠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安享晚年哦。
春節的傳說一:驅趕年獸
從前,有一種怪獸的名字叫“年”。它的頭上長著角,非常厲害。平時,年獸躲在海底下,快過春節了,年獸就會從海底下爬出來,吃牛羊雞豬,甚至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獸要來了,都帶著牲口進山里躲避,這時候,來了一位白胡子老爺爺。一位老婆婆勸白胡子老爺爺趕快躲一躲。白胡子爺爺說,我住在這里,不會怕年獸的,只會是年獸怕我。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響聲和火光。
從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獸的好辦法。春節快到的時候,都會在門口貼上紅對聯,紅福字,在窗子上貼上紅窗花,還會放起“砰砰啪啪”響的爆竹,煙花。
春節的傳說二: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后來就形成了春節貼門神的傳統習慣。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臘日”,既后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后,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節是我國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楞,正月實一古稱無日、元辰、元、元旦等,俗稱年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三朝、三始、三元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開始。開始來了,萬象更新,愚意著新一輪的播種收獲時節又要到來。人們沒有什么理由不來歡歡樂樂的迎接這個節日。于是,節日來臨之前就早早的在門簾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期待著節日的來臨。
春節的另一個名稱叫過年?!澳辍笔鞘裁茨?是一種給人們帶來災難的想象中的怪物?!澳辍币粊怼淠镜蛑x,百草不生,但“年”一“過”卻恰恰相反,會萬物生長,鮮花遍地,生機勃勃?!澳辍比绾尾拍苓^去呢?需用鞭炮轟,用紅紙照,于是有了燃鞭炮,貼春聯的習俗。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這一點和西方的圣誕節很相似,離家的孩子這是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團年”。傳統的慶祝則以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掃除污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掛旗、吃餃、放鞭炮,除夕“守發”等儀式,正月初一晚輩要向長輩拜年,然后至親友家賀年,親友等一次見面時,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互相祝賀。
年前祭祀,在農村,大人們都會買一些豬頭和大豬腿,選一個好的日子到廟里上香,祭拜。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吃水餃,還要吃年夜飯,表示團團圓圓,而且在遠方的親人要回家吃飯。
大年三十晚上,大人都會給小孩一些壓歲錢。關門炮,開門炮,是必打的鞭炮。關門炮在30夜12點前,開門炮則在12點后。
臨晨五六點時,大人會在門前放一張桌子,上面有各種玩意,豬頭,年糕等,到中午才收回。初二不可以到朋友家玩,可以去廟里上香。元宵節到了,我們的元宵節是過正月十四,也是春節的最后一天,這一天要吃糟羹的,糟羹是用芥菜,蘑菇等東西作成的。
吃完飯,和大人上街看花燈,觀舞龍,可熱鬧了,等這一天過完,一年一度的春節就結束了。
1、歡樂過新年,煙花燦九天。金龍騰玉宇,六出好耘田?!狭魑灐缎履辍?/p>
2、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劉長卿《新年作》
3、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琛队駱谴骸ぜ好畾q元日》
4、鞭炮聲聲迎新年,妙聯橫生貼門前。笑聲處處傳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談天論地成一片,燈光通明照殘夜。稚童新衣相夸耀,舊去新來氣象清。——道平?!稇c新年》
5、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黃景仁《鳳城新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