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是圣誕節的前一晚,也就是12月24日晚上,為什么這一晚被稱作平安夜呢?平安夜的由來與習俗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學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平安夜來歷及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平安夜的由來和習俗
在歐美許多國家里,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平安夜其實也是相當于中國春節的除
夕,在平安夜過后就是圣誕節,也就是外國人的春節,也是有著喜氣洋洋的氣氛,過后也就是圣誕節了,一般這樣的節日都是慶祝活動和聚會的,或者和自己心愛的人吃飯,看電影也是最浪漫的,那么平安夜是怎么來的呢?
平安夜的由來傳說是在耶穌誕生的晚上,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傳來了聲音,告訴他們耶穌降生的消息。根據《圣經》記載,耶穌來到人間,是要作人世間的王,成為大家都信仰的人,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于是也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耶穌即將要誕生。
后來,人們也就是模仿這天使,四處的去張揚耶穌誕生的日子,于是就有了人們在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至今日,就演變成報佳音這個活動。而這個活動也是逐漸的流傳了下來,于是就慢慢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圣誕夜也就是平安夜,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圣誕夜”或“平安夜”。
一、圣誕布丁
今日的圣誕布丁源于傳統圣誕食物牛奶麥粥。14世紀以后,烤箱出現在一些貴族的奢華住所里,他們嘗試著將麥片粥放進烤箱,于是就烤成了蛋糕。現在每到圣誕節來臨,家人們就會聚在一起烘制這道美食。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共同制造一個圣誕布丁,象征團結和諧。每個人在攪拌面團時,都會默默許下一個愿望,最后還會在面團里藏一個硬幣,這有點像我們以前過年時餃子里放鋼镚兒的意思。
二、烤火雞
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圣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美國人吃火雞的習俗是將火雞的腹內裝填各種材料,放入烤箱內烤熟。等烤熟后將整只火雞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雞分切一起享用。換句話說,他們吃的是“全雞”。至于為什么不分好再端上桌?這大概就像我們在大年夜吃魚,不會用魚片而用全魚上桌是一樣的道理。不但兼顧了菜色的美觀和視覺的豐富性。同時,也有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的享用大餐的象征。
在一些大飯店花上三四百元就能購得一只正宗方法烤制的火雞,還包括苦中帶甜的小洋白菜、土豆泥、面團、腌蘋果等傳統配菜。如果不是多人的家庭大餐,可以購買半只,或按流行的做法選購加工好的火雞片,中間還夾有用面包、牛奶、雞蛋、栗子混合后烤制的食物片,美妙的味道難以形容,只有親身體驗才會有所感受。
三、佳音隊
平安夜當晚,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那么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么來的呢?
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后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圣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個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誕老人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約九點過后,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佳音隊每到一個家 庭,會先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誕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經的話語讓該戶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過后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再由慷慨大方 的圣誕老人派送圣誕禮物給那個家庭中的小孩子,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整個報佳音的活動大約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圣誕夜的高潮是教堂在圣誕夜舉行的活動。圣誕夜彌撒一般分為兩次,晚上9~10點的一次對教眾舉行;另一次是子夜時分的大彌撒,這是圣誕夜的高潮。子夜大彌撒在午夜結束,此時,正好圣誕節來臨,常常伴隨著教堂的鐘聲,敲響了對世界的寬恕、祝福和歡樂、幸福。
圣誕節前一天晚上,24日晚又叫平安夜,送蘋果的意思有平平安安,團團圓圓的意思。個人認為有意義的,蘋果是圓的,象征著祝福人家團圓幸福的意思。蘋字諧音平,即平安的意思!有的人說要夠24角買一個蘋果給喜歡的人有表白的意思,也有人說蘋果就是傳說中的智慧果,在圣誕節送蘋果是很好的。記得去年和同學一起逛中央大街的時候,有一個多年不見的同學送了我一個蘋果,當時并沒有在意蘋果的真正含義.
最早在中國有圣誕這個概念,緣于十九世紀,傳教士把____引入中國。而在此后的百余年,由于____國的傳播并不廣泛,使得圣誕的慶祝也沒有在中國形成氣候。近十幾年來,先是在中國工作的外國____多,為了讓他們有機會的場地度過這個節日,才促使圣誕節活動逐漸增多,隨后,更多的中國____非____加入進來。
平安夜送蘋果的意義差不多有三個。
一,從中國的大學生中流傳開的。時間大約是80年代中,地點是廣州或武漢。這些人是當時的天之驕子,他們有這樣的學習機會,接觸了部份的外國留學生,外籍教師,了解一些外國的文化傳統,于是他們也過起了圣誕節,但是他們將圣誕節理解為外國人的新年,他們在這個節日里添加了中國的傳統元素,平安夜吃蘋果取意平平安安的意思。版本也有多個,有說要向24個不同姓氏的人要24個蘋果。有說要去24個不同的地方買24個蘋果。有說要6個蘋果,其中3個紅的,3個青的。等等……
二,從港澳臺的留學生中傳來的。時間大約是80年代初期,地點是廣州或廈門,當時改革開放剛開始,從港澳臺來的留學生不多,中國社會的物資也不是很多,他們中的部份人有過圣誕節的習慣,但沒有火雞,也沒有圣誕大餐,有錢也買不到些什么東西。12月市面上只有蘋果這種水果賣,于是他們就吃蘋果慶祝。喻意有新年里,平平安安。
三,從賣蘋果的小販中流傳開的。時間不清楚有說是90年代中,地點基本上遍布全中國,原因是外來的水果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價格便宜,本土生產的蘋果泄銷,于是販賣蘋果的商人就借平安夜賣蘋果。于是這個平安夜吃蘋果的中國傳統就正式產生了。
平安夜的意義是代表著平安祥和、團圓希望,人們希望平安夜的到來會讓大家心中最美好的祝愿一一實現。平安夜是在每年陽歷的12月24日晚上,有著圣誕夜的意思,平安夜也用來表示圣誕節前一天,在西方的傳統中,一般在平安夜這天才開始裝扮圣誕樹,但是現在不少的家庭很早就會開始裝扮圣誕樹了。
現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平安夜已成為世界性的一個節日,并且在這天里也有很多的習俗需要去展現,例如:互相交換禮物、報佳音、互贈蘋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
大多數西方家庭的平安夜會選擇所有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后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暢玩,期待著圣誕節的到來。
在眾多的平安夜習俗中,最讓大家期待的卻是親朋之間相互交換禮物,而孩子們會在床邊掛上長筒襪,期待圣誕老人能夠聽見自己的心聲,給自己送來夢寐以求的圣誕禮物。
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
平安夜的意義,簡言之就是迎接第二天圣誕節的到來,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