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總是非常熱鬧,每逢除夕和春節(jié)的時候,人們會采用貼對聯(lián),貼窗花,掛燈籠,燃放煙花爆竹的方式來慶祝。煙花爆竹作為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民間習俗,有很多說法。那么除夕過年放鞭炮有什么講究呢?
除夕過年放鞭炮有什么講究
1、團圓飯飯前響鞭炮,寓意團團圓圓:團圓飯前放鞭炮,其實是由來已久的民間舊俗,除日,更桃符、換春聯(lián),結彩,響爆竹,鳴金鼓,設斗斛,插冬青、梅花于其中。是夕,祀內(nèi)外神,少長以次行辭年禮。”這一掛鞭炮的響聲其實是表達人們一年結束后團聚的喜悅心情。
2、關財門放完鞭炮閉門,寓意財不外流:除了吃團圓飯,除夕當天還有一個時刻,讓人們至今保持著放鞭炮的傳統(tǒng),那就是晚上12點“關財門”的習俗。但是這一習俗到后來演變成為了人們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能夠招財進寶,擁有豐厚物質(zhì)生活的保障或享受。
3、“關財門”后,就對應著大年初一的“開財門”。大年初一到,家家戶戶開大門。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以前是由輩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者說開財門。
除夕燃放煙花爆竹起源于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常年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什么動物都吃,但是因為過年的時候天氣寒冷食物減少,所以他就會跑到人們的村莊中,挨家挨戶的吃掉大家的牲畜,兇殘起來還會傷害人,人們對于怪獸又怕又恨,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每年到了大年三十的時候就燃放煙花爆竹,敲鑼打鼓,把它嚇回深山老林中。這個怪獸雖然兇悍,但是怕光,怕響,怕紅色,因此每年除夕都燃放煙花爆竹,貼紅色的對聯(lián)和福字。
每年除夕夜燃放煙花爆竹就是為了趕走年獸,寓意平安吉祥。每年到了年關的時候,年獸就找不到吃的,只能跑到村莊來,破壞村莊里的物品和傷害人,趕走年獸是每個人都得做的事情,所以人們采用了各種方式常識,逐漸發(fā)現(xiàn)年獸害怕聲響和紅色的物品,所以人們會守著時間,在除夕掛紅布條,燃放煙花爆竹,逐漸的燃放,煙花爆竹就變成了春節(jié)一個傳統(tǒng)的習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祈福,迎新年,賀平安。
按燃放的時間區(qū)分,放鞭炮有“關門爆竹”和“開門爆竹”。除夕夜祭完祖宗之后,全家準備關門吃年夜飯的時候,要放“關門爆竹”,普遍放一到三掛鞭炮,這一次鞭炮的意思是將舊的一年的所有不愉快都送走;而年初一早上一開門的時候或出去拜年的時候就要放“開門爆竹”,也叫“開財門”,一般放一掛鞭炮。寓意是新的一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如果不放炮就出門去是一種很不吉利的做法。
煙花是指用煙火藥為原料做出來可以燃燒和爆炸,產(chǎn)生光、聲、色、型、煙霧等效果,用于觀賞,具有易燃易爆危險的物品。噴花類:燃放時以噴射火苗、火花為主的產(chǎn)品。旋轉(zhuǎn)類:燃放時主體自身旋轉(zhuǎn)但不升空的產(chǎn)品。升空類:燃放時主體定向升空的產(chǎn)品。旋轉(zhuǎn)升空類:燃放時自身旋轉(zhuǎn)升空的產(chǎn)品。吐珠類:燃放時從同一筒體內(nèi)有規(guī)律地發(fā)射出多顆彩珠、彩花、聲響等效果的產(chǎn)品。因為燃放煙花爆竹是比較危險的,所以現(xiàn)在人們對于燃放煙花爆竹有具體的規(guī)定,要求在空地燃放或者是禁止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