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們或看不到,或聽不到,或肢體殘缺…然而,他們與我們一樣,有著健全、獨立和渴求尊重的靈魂。12月3號是國際殘疾人日,今天小編整理了國際殘疾人日為什么是在12月3號這天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國際殘疾人日為什么是在12月3號這天
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是一個強調殘疾人的權利和尊嚴,呼吁社會關注和支持殘疾人的公益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對殘疾人的尊重和理解,并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殘疾人提供平等、公正和包容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國際殘疾人日的設立是為了紀念1982年12月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該綱領提出了保障殘疾人權益、促進其平等與發展的目標。因此,每年的12月3日被定為國際殘疾人日。 盡管國際殘疾人日是一個全球性的節日,但不同國家和地區慶祝這一節日的方式有所不同。在中國,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活動,如宣傳展覽、文藝演出、志愿服務等,以倡導全社會關注殘疾人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同時,中國政府也積極推動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以確保殘疾人能夠享有平等的機會和待遇。 總之,國際殘疾人日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旨在強調殘疾人的權利和尊嚴,呼吁社會關注和支持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為他們提供平等、公正和包容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大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于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DayofDisabledPersons)。
1992年10月14日,聯合國第47屆大會通過決議,該決議的主要內容是:
⑴ 請所有會員國和有關組織加強努力,為改善殘疾人的狀況采取持續而有效的措施;
⑵ 宣布其后每年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
⑶ 敦促各國政府以及全國性、地區性和國際性組織在執行“國際殘疾人日”決議中進行充分合作。
參與:殘疾人日的慶祝為所有相關各方——政府、非政府和私人部門——的參與提供了機會,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采用催化革新的措施進一步貫徹與殘疾人有關的國際性規范和標準。中學、大學和類似的機構在推進相關各方對殘疾人的社會、文化、經濟、公民和政治權利的意識上能夠作出特殊的貢獻。
組織:舉行論壇、進行公開討論和信息推進運動,支持殘疾人日,將注意力放在殘疾人事務上,注重殘疾人及其家庭追求獨立的生活方式、可持續生活和有經濟保障的趨勢、方法和手段。
紀念:在各地計劃和組織表演來展示和紀念殘疾人為他們所生活的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對殘疾人豐富多樣的技能、興趣和愿望進行交流和對話。
行動:殘疾人日的一個焦點是采取切實的行動來進一步貫徹有關殘疾人的國際性規范和標準,在平等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參與到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來。媒體在慶祝殘疾人日的過程中——整個一年中——可以作出特殊的貢獻,它們可以對殘疾人事業的進步進行宣傳,揭露殘疾人政策、計劃和項目貫徹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提高公眾對殘疾人所作貢獻的認識。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殘疾益的關注逐漸增加。不僅通過了《殘疾利公約》,各國也加強了對殘疾人群體的保障。在教育、就業、醫療等方面,許多國家都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為殘疾人提供平等的機會和條件。然而,在許多地區,殘疾人的權益保護仍然存在不足,他們面臨著歧視、隔離和排斥等問題。因此,國際殘疾人日的舉辦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為我們呼吁社會進一步關注并支持殘疾人群體的權益提供了平臺。
國際殘疾人日的舉辦是對殘疾益保護的重要呼吁,它提醒我們在構建一個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會中,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群體的權益。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對待和機會,無論是身體或心理上的差異。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殘疾人的、平等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