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古稱“啟蟄”,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驚蟄的三候及來歷,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驚蟄的三候
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
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時期的花信風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沾了雨意的桃花,水淋淋的濕,一律收斂起輕薄的野性子,沉靜貞婉起來。淺淺的粉,從花瓣的最末端,淡淡地往里洇。洇至最深處,便成了無限溫柔的一痕紅。又或者,是美人頰上的胭脂,釀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讓人醉了。
驚蟄,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一般在公歷3月5日或6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在歷史上,驚蟄還有一個稱呼,叫“啟蟄”。《夏小正》里的文字印證了這一點:“正月啟蟄”。在漢初以前節氣的順序為:立春—啟蟄—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漢代,漢景帝的名字是“劉啟”,當時為了避諱,就把“啟蟄”改為驚蟄,意思相近。節氣順序就調整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時間不斷向前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由于不再需要避諱,人們又重新使用“啟蟄”的名稱。只不過,后來唐代《大衍歷》再次采用了“驚蟄”的名稱,沿用至今。原本動物在入冬后藏進土中、地下,叫做“蟄”,顧名思義,“驚蟄”即天上春雷隱隱,驚醒了蟄伏的動物,也提醒人們,即將進入春耕時節。諺語“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1、提升氣血,陰陽調和
驚蟄過后,各種病毒和細菌在度過了隆冬之后也異常活躍起來,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因此養生應順應陽氣長盛、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2、平衡作息,調養飲食起居
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及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通達。
3、提高疾病預防意識
驚蟄時節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又是疾病多發的時期。因而,這一節氣中必須做好一些疾病的預防工作。由于春季與肝相呼應,養生不當則易傷肝,要重點保護肝臟。
1、大蒜——春季殺菌
大蒜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據新研究發現,大蒜還具有一定補腦作用,富含維生素B1能抵制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不可空腹生食;腎、肝、膀胱有疾者在治療期間應免食;心臟病和習慣性便秘者應注意少食;不可與蜂蜜同食。
2、蘑菇——防癌抗病菌
天然真菌類保健營養品,其有效成分富含多糖類、維生素類、蛋白、脂肪和無機鹽等成分,對免疫力的提高、肝臟的滋養與修復、防癌、抗腫瘤等都是有益的,因此春季養肝真菌類食物亦是佳選。
3、菠菜——補充維生素C
菠菜的胡蘿卜素含量可和胡蘿卜媲美,一個人如每天吃50克菠菜,其維生素A就可滿足人體正常需要;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紅柿高一倍多。便秘、高血壓、頭痛、面紅者,可用鮮菠菜洗凈放入開水中燙上三五分鐘,取出切碎,用少許香油、鹽等伴食,一日兩次當菜食用很有療效。菠菜含有草酸,與體內其他食物中含鈣質結合,形成一種難溶解的草酸鈣,這就不利于人體對鈣質正常吸收。所以不宜過量。
保護好眼睛
冬季的時候多數人都會窩在家里面,但是到了驚蟄之后記得要多出門走動,這樣有利于保護眼睛哦!驚蟄之后,萬物慢慢的復蘇,到了戶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綠色。如果是學生或者是上班族,可以站在窗邊眺望遠處,這樣可以有效緩解視力疲勞。
做拉伸
驚蟄之后是鍛煉身體的好時機,天氣逐漸暖和了,不像冬季時需要穿那么多的衣服。經常感覺到腰酸背痛的朋友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多做一些拉伸運動,讓自己活動起來。另外還推薦大家經常敲一敲自己的膽經,這樣有利于降火和解壓。
在進行拉伸運動或者其他運動的時候,要注意調節好自己的呼吸,不能出現憋氣的情況,這樣會影響運動的效果,身體無法得到放松。運動可以循序漸進的做,不需要強迫自己做一些高難度或者高強度的運動,只要能充分鍛煉就可以了。
曬后背
經常曬太陽是簡單的從自然中獲得陽氣的方法。曬后背30分鐘。可在中午下午時段,背對太陽曬后背及命門穴,如果衣服較厚可將衣服往上掀起,露出命門,同時做深呼吸,讓陽氣從口鼻和命門進入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