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四大民間風俗
拉保保:保險子女長命百歲
舊社會,人們迷信命運,為兒女求神問卦,看自己的兒女好不好帶,尤獨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個干爹,按小兒的生辰年月日時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的關系,如果命上缺木,拜干爹取名字時就要帶木字,才能保險兒子長命百歲。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盛開一方之俗,傳承至今更名拉“保保”。
接壽:女婿拜望岳父岳母
在我國有些地區,雨水這一天女婿、女兒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禮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壽緣”長,長命百歲。
占稻色:占卜當年稻谷的豐歉
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當年稻谷收獲的豐歉。“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回娘家:出嫁的女兒拜望父母
在川西一帶,出嫁的女兒這天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貼身穿,據說這樣可保盡快懷孕生子。這個習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斗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歷2月18-20日交節。
雨水和谷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氣息;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至20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時至雨水節氣,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并漸漸向北挺進與冷空氣相遇,形成降雨,但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
1、注意天氣變化
專家告訴我們,雨水的時候天氣變化無常,好聽天氣預報,及時地觀察天氣的變化。如果晝夜溫差大于8℃~10℃就不要忙著減衣服,特別是老人和孩子。
2、防止寒氣浸襲
可能有些人頭發脫得比較早,或者脫得比較多,有些人頭發比較稀疏,這種人不宜過早摘掉帽子,尤其是進行早晚鍛煉的老年人。因為肩周炎、頸椎病對寒氣比較敏感,雨水時節早晚寒氣過重,容易造成舊病復發或疼痛加重。注意肩部和頸部的保暖,也是防止寒氣侵襲的好方法。
3、把握臨界溫度
對于老年人來說,在雨水時節好把巧℃作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在巧℃以上,而且相對穩定時,才可以減少身上的衣物。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上7天左右。身體較弱的人,或者高齡老人則要捂14天以上,這樣身體才能適應。
注意穿衣保暖
雨水節氣過后,氣溫開始回升,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這個時候仍要注意保暖,不要急著減衣,特別是老人和兒童更不要頻繁增減衣服,要注意足、腹部的保暖。
飲食合理預防上火
雨水節氣早晚較冷,風邪漸增,人們容易出現口干舌燥和上火的現象,這個時候平時應多飲用溫開水,晨起可用溫水沖一杯蜂蜜水,因天氣還較為寒冷不宜過早引用涼茶。平日飲食以少油膩多清淡為主,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對于肝火旺的人多吃些山藥、紅薯、紫薯等根莖類蔬菜,以清蒸或煮粥的方式能夠起到平肝之用。
調整起居早睡早起
晨起夜睡總的原則是:跟太陽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晚上不要熬夜,早晨不要賴床,良好的作息習慣也有助于有效的預防春困。如有需要中午可睡個午覺,但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為宜。否則睡的時間越久越沒有精神。
運動要適度
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早晚仍然較為寒冷,霧氣大,不宜于做過于激烈的運動,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過剩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松的運動,讓肝氣慢慢地上升。但因為雨水很多,最好不要過早晨練,一些喜歡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鍛煉的中老年人應晚些出門,最好與太陽同起床,在氣溫稍高時進行一些柔和的鍛煉。
爆米花
雨水節氣客家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占稻色”。所謂“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是年稻獲的豐歉,即預測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產量低。而“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年稻獲的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是年收成不好,米價將貴。后來爆糯谷占卜收成的習俗,在大多數地方開始漸漸淡化,因此演變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餡習俗。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開糯谷,名曰炮谷。
紅棗等養脾甜食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春芽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而不是趙本山和宋丹丹說的“秋菠”。“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蔥、姜、蒜
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增進食欲、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或小蔥蘸醬,都是很有營養和順應節氣的最佳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