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豎蛋美好寓意
1、歡慶春天的喜悅
春分這一天,民間有個立雞蛋的習俗,雖說是個小游戲,但已經有四千多年歷史了,不可謂不古老。能流傳至今,不但蘊含著人們歡慶春天的喜悅,也有希望生活蒸蒸日上,子孫鼎立的期盼。
2、祖先的智慧
祖先在四千多年前就對時令節氣,天體運行有了掌握判斷,到今日仍然準確實用。春分是太陽直射赤道的時段,南北半球晝夜相等,就是說白天黑夜各十二小時等分,諺語說“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地球南北極的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處于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地心引力平穩,所以只有在春分這一天,才是雞蛋能豎著不倒的最佳時間。對于孩子來說,立蛋的過程,也是培養做事耐心、靜心、專心的好時機,雖有輸贏,也不過是添了些歡笑罷了,大人也乘機在旁邊教育鼓勵,也是寓教于樂。
每年公歷3月20日左右,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天中白晝長于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中白晝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稱升分。
而在南北兩極,春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從冬至開始白晝越來越長,但是從春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長;從夏至那天開始白晝越來越短,但是從秋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短。
原因是: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隨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越來越長。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到北半球,北半球開始白晝長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隨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越來越短。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到南半球,北半球開始白晝短于黑夜。
1、晝夜等長
在春分這天的時候,太陽基本上是直射遲到的,所以這一天全球基本上是晝夜等長的,白天和黑夜的時間是一樣長的,白天黑夜都是12個小時。但是,南北半球之間是不一樣的,在時間上會有一些差別,所以,需要區別看待。
2、倒春寒
在春分的時候,會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倒春寒,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這樣的自然現象一般都是由于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所導致冷空氣南下而產生的,在北方地區,這個時候會出現大風和揚沙的天氣,還有很多的地方會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和倒春寒。
3、回溫
在春分節氣的時候,回溫也是比較快的,這個時候,除了一些全年皆冬的高寒地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其他一些地區都會出現回溫的情況,很多動植物都會在這個時候生長。春分的寓意和象征,春分諺語!
一、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調攝應做到疏泄條達,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郁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問柳,游山戲水,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二、御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別注意御寒,養陽斂陰。根據初春天氣乍寒乍暖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一定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適應春季氣候多變的規律。
三、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于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特別是各種黃綠色蔬菜,如瘦肉、豆制品、蛋類、胡蘿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早貪吃冷飲等食品,以免傷胃損陽。
1、立春蛋
在春分的時候會有立蛋的習俗,是屬于民間習俗,這樣的習俗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當時,為了慶祝春分的到啦,大家會選擇剛生下來沒多久的雞蛋,我們可以嘗試把蛋放在桌子上立起來,當然,其中失敗的人還是有很多的,成功的人也是有很多的,一般在這個時候還會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春分節氣的特點和風俗、諺語!
2、送春牛
在春分的時候,還會有送春牛的民間習俗,一般送圖的人都是一些民間善言唱者,會說一些吉祥話,可以說,他們會根據不同的家庭說不同的話,一般會說到主人家給錢才會停下來。
3、吃春菜
在春分節氣的時候,大多數地方會有吃春菜的習俗,也有人把他叫做春碧篙。一般到了春分這天的時候,全村的人都會去收集春菜,還會有相應的一些美食出現,大家都可以去嘗試一番。
4、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得吃湯圓,同時還得將數十個沒有包餡、已經煮好的湯圓,用細竹簽插著,并將之放置于田邊那兒,這就是“粘雀子嘴”。據說此習俗能避免麻雀來破壞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