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的節氣,芒種節氣是一年之中最為忙碌的時刻,是農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段時間了,南方的水稻開始插秧,北方的小麥開始收獲,那么芒種節氣的含義,芒種有什么含義,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芒種節氣的含義有什么
由于天氣炎熱,芒種時節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芒種時節天氣炎熱,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1、麥粒接近飽滿
“芒種”的意思是麥粒上長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麥粒接近飽滿,有待成熟,預示豐收。農業專家提示說,芒種時節是農業生產最繁忙的季節,各地群眾要抓緊時間進行搶收搶播和田間管理,勤施肥,確保糧食生產好收成。
2、農事繁忙的節氣
芒種節氣是很忙的節氣。陜西,甘肅、寧夏是“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廣東是“芒種下種、大暑蒔(蒔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后三日秧不出”。貴州是“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福建是“芒種邊,好種秈,芒種過,好種糯”。江蘇是“芒種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種芒種,樣樣都種”。“芒種糜子急種谷”。四川、陜西是“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后,忙種豆”。
3、氣溫攀升,進入梅雨時期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芒種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很接地氣的含義吧,可這個節氣,從氣象的角度來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干旱等。我們長江中下游呢?即將進入讓人頭疼的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真心是段難熬的時光。
送花神: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而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有些地方會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煮梅:在南方,梅子成熟的季節恰好與芒種節氣相吻合。于是,人們形成了煮梅的飲食習俗。青梅具有多種營養保健功能,但鮮果酸澀,需加工食用,煮梅便是其中一種加工方式。煮梅的典故在“三國”里也有體現,如“青梅煮酒論英雄”。
安苗:這是皖南地區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在芒種時節,人們舉行祭祀活動,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將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作為祭祀供品,體現了人們對農作物的珍視和對豐收的期盼。
打泥巴仗:這是貴州東南部一帶侗族青年的獨特習俗。在芒種前后,新婚夫婦在插秧時邊打鬧邊互扔泥巴,以身上泥巴最多者為最受歡迎。這一習俗既體現了勞動的樂趣,又寓意著生活的美好和豐收。
1、精神調養方面,應使自己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忌惱怒憂郁,這樣可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2、起居方面,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旺盛的陽氣,利于氣血運行、振奮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會,時間以30分鐘至1個小時為宜,以解除疲勞,利于健康。
3、天熱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換,要“汗出不見濕”,因為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4、要經常洗澡,但出汗時不能立刻用冷水沖澡。
5、不要因貪圖涼快而迎風或露天睡臥,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