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很多比較有名的節日節氣。而這些節日節氣不僅是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傳播。這些傳統的節日節氣都會有一定的意義所在。因此作為國人的我們,最好是能夠記住這些節日節氣,那么下元節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下元節的寓意和象征
下元節是三元節中的最后一元,也屬于是一個月圓之夜,在這天,大多數的習俗都是圍繞的祭祀活動舉行。反應了祖先崇拜文化,通過隆重的儀式,紀念已故親人,并送去祝福,而且是以民族為單位進行的,因此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該階段屬于秋末初冬,天氣逐漸變冷,莊稼剛剛收割完畢,也寄托了人們對來年豐收的盼望,象征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下元節這天,最重要的就是與水官有關。因為據說當天是道教三官中水官的生辰,所以人們會在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禱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順意。因為道家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除此之外,也是要祭祖。這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敬重,歸于一種精神上的寄予。但凡是給逝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干凈,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傳達給亡人。
下元節,與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有一些聯系的,大禹在日后也被人稱為水官。根據河北《宣化縣新志》記錄:“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就簡明扼要說明了該節日的來由與習俗,因為下元節也是祭拜祖先的日子,通常要焚“金銀包”,寫上收件人的名諱和地址,叩拜后焚化,這樣祖先在地府里就能享受后輩的供品了。家中還會做糍粑或蒸麻腐包子等美食,體現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指的是每年農歷的十月十五,屬于最后一個月亮節,雖然也是滿月的日子,但重點不在賞月,而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此時也正值深秋剛收獲完畢,人們會通過各種儀式祈禱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它的來由主要是和道家有關,據說是三官之一的水官的誕辰,下元節當天會下凡替老百姓排憂解難,因此都很重視這個時節。
①品嘗美食:主要是指一些節令食品,通常會提早開始準備,包括芋子包、麻腐包子、豆泥骨朵、糍粑、米果等等, 體現著各地的文化特色,人們會互相贈送一同分享。
②拜水神:舊時農村人家會把供品擺在田埂上,祈禱冬季多一些降水,因為這樣莊稼地才不會過于干旱,讓植物安全過冬,來年能夠有個好收成。
③祭祀祖先:這是普遍的活動,屆時會在家里擺上應季的瓜果、肉類和酒等等,帶來小孩祭祀,希望全家平安健康,然后焚燒金銀包袱,給祖先捎去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