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傳統風俗有哪些?雖然初一才是真正的過年,但是除夕就已經有了過年的氣氛,尤其吃年夜飯的時候過年感覺達到巔峰。我國各地過除夕的方式多有不同,但普遍都會貼對聯、吃年夜飯等等。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各地除夕的習俗大盤點。
除夕的傳統風俗有哪些
1、年夜飯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菜、蠔豉等,因為“發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3、祭祖
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違禁詞已過濾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4、壓歲錢
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余”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
5、踩歲活動
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歲
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7、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里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禁忌一、不可說不敬之語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除夕之夜,也最為熱鬧,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臟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
禁忌二、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并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
禁忌三、不能留濕衣服過年
禁忌四、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說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后,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準罵人,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以下是一些除夕的習俗:
1.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
2.吃年夜飯: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共進晚餐,吃團年飯時,桌上的每道菜都有專門安排。
3.壓歲錢:除夕夜,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4.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
5.春晚:看春晚的習俗源于1979年,那一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誕生。
6.貼門神:人們為了祈求一年平安無事、福星高照,便在除夕這天貼門神。
7.放爆竹: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
8.貼對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9.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先給自己父母、長輩拜年,然后出門四處走拜朋友、親戚等。
除夕夜的習俗有:
1.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
2.祭祖、祀灶王爺:在這一天,人們會準備好年貨,貼好對聯,準備好祭祖祀灶的紙錢和供品,祈求來年平安幸福。
3.吃年夜飯:也有的地方叫做吃團圓飯,無論家境貧富,人們都會團聚在一起,享用豐盛的晚餐,以祈求來年平平安安。
4.壓歲錢:除夕夜,家長會給孩子準備壓歲錢,寓意著祝福孩子健康平安,歲歲平安。
5.守歲守萬家:除夕夜,人們會按照舊時風俗給沒有生兒子的女婿送燈籠,祝愿他們早生貴子。同時,也不會忘記給鄰居送燈籠,以祈求來年全家平安順利。
6.吃水餃:除夕夜的晚餐通常是吃水餃,寓意著全家團圓、幸福長壽。
7.放煙火、爆竹:除夕夜的煙花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人們會燃放煙花爆竹,以驅走一年的晦氣,迎來新的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方除夕習俗有所不同,但都是表達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希望。
除夕的由來和風俗如下:
1.除夕又稱大年夜、年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個晚上。
2.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吃團圓飯、貼春聯、放鞭炮等習俗。
3.另一種說法來源于西漢初年,漢武帝在朝中設立了“夕壇”,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以正月初一晚上為元夜,以正月初一夜為元夜之夜,以正月初二晚為元夜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