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吃什么傳統食物
1、折籮
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折籮”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區的一個特有名詞。
《北京土語辭典》解釋為:“酒席吃罷,剩下的菜肴,不問種類,全倒在一塊兒……也叫‘折籮菜’。”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燴食,殘羹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北京郊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紅白喜事剩下的菜肴混雜一起由主家送給村里的各家各戶。
2、烙餅卷雞蛋
北方有句俗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卷雞蛋”,大年初四,烙餅當主角,麥香、油香、蔥香、肉香,帶著餅鐺的炙熱一起散出,冬日升起的微煙頗有騰云駕霧之感,初四烙餅炒雞蛋,小烙餅也有大美味。
餅攤雞蛋做法簡單,把面糊在餅鐺中攤成餅,受熱均勻快成型時,將攤好的雞蛋迅速倒在餅上。不過,烙餅除了面里的營養外,其他營養素都嚴重不足。即使加上雞蛋,也達不到飲食多樣化及營養均衡的標準。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把豆腐絲。還可以加點菜進去,如黃瓜絲、胡蘿卜絲等。
3、粉
大年初四還有吃粉的習俗。海南粉是定安人過年必吃的東西,又細又長的粉代表老人新年更長壽更健康,年輕人事業更進一步。大年初四走在定安的集市,到處可以聽到賣粉吆喝聲。這也是海南粉集體“亮相”的時間。
很多地方把正月初四作為迎接五路財神的日子。很多商鋪一般都在正月初五開門營業,所以就在前一天,也就是初四晚上接五路財神,討個吉利。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在春節期間要多說吉祥話,和和氣氣的,不能與人爭吵,否則很容易一整年都不順當。
1、大年初四,“迎灶神送火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板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大年初四習俗
2、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3、全家一起吃折羅。全家人要在一起吃折羅,打掃年貨,并要到院中準備“扔窮”。大年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大年初四的禁忌一 不出遠門
雖然可以洗頭洗澡,但是有些禁忌還是不能碰。比如大年初四忌出遠門,民間認為,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這一天,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儀式感少不了。
大年初四的禁忌二 不打掃衛生
個人的衛生很重要,家庭的衛生也重要。大年初四要打掃,這也是民俗中說的“扔窮”。盡管民間很多說法沒有依據,甚至帶有神秘的色彩,但其本身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愿望,這也是其能一直傳承下來的原因。對于這些民俗,也為節日多添幾分喜慶氣氛。所以記得在今天大掃除哦。
大年初四,農歷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