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2023高考數學(理)試題全國乙卷
眾所周知,內蒙古2023高考數學試題用的是全國乙卷,很多人都說乙卷數學很難,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內蒙古2023高考數學(理)試題全國乙卷,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內蒙古2023高考數學(理)試題全國乙卷




2023全國乙卷高考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
以上兩則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請據此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設計思路: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主題演講。本作文題的兩個材料,分別出自上述兩個講話,針對的是國際關系、文明互鑒等時代命題,揭示的道理卻是普遍的,語言生動形象,蘊含著大智慧。
材料一,吹滅別人的燈、阻擋別人的路,看起來搶了一時的“先機”,實則為人不齒,終將被他人排斥。生動樸素的文字中所蘊含的為人處世之道啟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闡述了部分和整體的辯證關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聯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顯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礎上的。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不同國家之間的聯系、人與集體及社會的關系,莫不如此。材料一與材料二并舉,構成了一組對話關系。材料一說的是不應怎樣,材料二提供了行動思路。
學生在把握這兩則材料的內涵、關系基礎上,可寫的空間與切入角度是相當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國際大事的同學可以就一些重大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文明的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也可以結合當下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困境的解決去探討科技發展中的自力更生與借鑒學習。“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在語文卷出現這道題,與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樣的,“認識與思考”不是在講立意和結論本身,重點在于立意與結論的形成過程。前述對作文材料的立意闡釋,在文章寫作中應轉化為對鮮活事例的展現、對豐富事實的分析。那些事實材料在心中涌現,得以篩選并經語言文字外化的過程,也是內在思維的碰撞過程、情感的激蕩過程。少一些空泛議論,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實感,立論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動人。
從材料字面回到生活與成長,也能寫出很好的議論或記敘文章。如果學生能結合個人生活與求學經歷,從身邊具體事例談起,通過生動的細節描寫能讓讀者返回“現場”,寫活場景中的人與事,寫透對材料的認識,這不只是考場上令人滿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學生對中學時代提交的思想認識與生活總結,正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階段的具體表現。兩則材料都“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學生能夠從這兩則材料出發,聯想到更多的語用典型案例,闡釋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的普遍規律,也可謂獨辟蹊徑的好文章。
語文是立德樹人的獨特載體,其育人價值是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體現出來的。這道寫作試題所涉及的考查意圖與目標,既是普遍的,也是個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鮮活的;既是主題教育的,又是語言文字的。所謂“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對每則材料各自的觀點、兩則材料之間的聯系有充分的認識,并能有豐富的延展。寓思政于語文之中,以語文體現思政的道理,正是試題的初心。
全國乙卷和甲卷哪個更難
一般來說全國乙卷比甲卷難度高,但是全國乙卷不是最難的。其實無論是全國甲卷、乙卷、新高考一卷、二卷,整體難度都相差不是特別大,具體的難度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比較。
2023年全國乙卷難度會繼續保持平穩。全國乙卷作為好多省份共用的試卷,其出題難度要考慮到各省考生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所以難度整體上會保持穩定。全國乙卷滿分750分,考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基本上不能有特別短板的科目。
對考生來說,試卷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學過的知識,真正的丟分點并不多。但之所以會出現成績差距,很大原因是因為考生沒有正確對待難題和簡單題,從而造成丟分。考生在看到簡單題是就會放松警惕,從而粗心大意,而在看到難題時就會退縮害怕,從而不敢下筆。因此,考生需要正確對待難題和簡單題,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最大限度地保證答案的正確率,盡可能地多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