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情人節(英語:White Day),訂于3月14日,一般認為是對于西方情人節的延續,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白色情人節和情人節起源,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白色情人節起源
最早誕生于1977年,由日本福岡市博德區的甜點(菓子)制造商「石村萬盛堂」所發起,以鼓吹收到心意的一方應該要回禮給對方,作為促銷糖果的手段,節日最早稱為「糖果贈送日」(キャンデーを贈る日)。自1980年起,因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所以改稱為「白色情人節」。
不久后,巧克力制造商發現他們也可以在這個節日中獲利,因此也開始促銷白色的巧克力?,F在,在這一天要回禮時,除了糖果與白巧克力之外,還包括其它各種禮品。
關于情人節與白色情人節,到底是男先送禮還是女方先送禮,已不再有定論,重點是這樣的節日讓有情有緣的男女雙方都有一個可以發揮與表達自我心意的時機,相關的商人們,當然也就樂得大發利市了。
根據日本全國飴菓子工業協同組合的解說,「白色情人節」定在3月14日的原因是由于公元三世紀時,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狄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婚姻的承諾,下令全國男子都要從軍。一名叫華倫泰(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戀的男女舉行婚禮。事情被告發后,華倫泰神父被羅馬政府捸捕,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而在一個月后的3月14日,這對獲救的戀人宣誓戀情將至死不渝,為紀念這天于是另定為白色情人節。但是這個解說是完全沒有歷史根據的。一開始,3月14日是沒有名字的,與2月14日一樣都叫做“情人節”。
后來,人們為了把兩個節日區分開來,便將3月14日定為“白色情人節”。
白色在歐洲國家看來是純潔、清純、有靈性的,就好像年輕的少女一般,就像西方人結婚要穿白色婚紗。這便成為了“白色情人節”名稱的重要來源之一。因為逐漸的流傳與發展,“白色”所代表的更是期盼與幸福,是對戀人的祝福。
“白色情人節”最早起源于三世紀時的羅馬。羅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對因為原本因違反戀愛結婚禁令而要被處死的戀人,羅馬皇帝為了紀念這一天而設立了情人節。而在一個月后的3月14日,這對獲救的戀人宣誓戀情將至死不渝,為紀念這天于是另訂為白色情人節。而此節日就從歐洲開始流傳到世界其
相傳,羅馬帝國的皇帝為了讓更多的男人無牽掛的走上戰場,便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但是有一個叫瓦侖丁的神父,沒有遵照皇帝的旨意,而是繼續為相愛的人在教堂舉行婚禮。羅馬皇帝知道后,把瓦侖丁神父在2月14日這天,送上了絞架絞死。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后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將他臨刑的這一天定為圣瓦倫丁節,后人又將這天改為了情人節。
在情人節的習俗中,鮮花和巧克力是慶祝時必不可少的。這是男性送女性最經典的禮物,表明專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代表愛情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同顏色、朵數的玫瑰還另有吉意。
情人節的巧克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巧克力自它誕生以來就于情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相愛的人們用甜蜜的巧克力表達對愛人的濃濃情誼。愛是巧克力,愛是熔化的心。巧克力在情人節禮物中與玫瑰花相比是不分伯仲的巧克力在瑪雅與阿茲特克文化,被視為具有神秘的特質。
手寫情書,就像戒指見證婚姻一樣,戀愛中不能沒有它。如今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于用手機短信、電子郵件、QQ、視頻等方式來表達彼此的愛慕之情,手寫情書的時代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不能逝去的,是那些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海誓山盟、愛意纏綿,是人們永遠都在追求的至純至真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