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完春節之后大家都開始正常上班,對于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慶祝心情會大減,但是在民間還是會有很多的民俗活動,大人和小孩愉快的游走在街上的各種活動中,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正月十五有什么風俗或活動:耍龍燈
舞龍也叫耍龍燈,龍燈舞,從春節到元宵節大部分地區都會有舞龍的習俗,龍在中華民族代表吉祥,尊貴、勇猛、更是權力的象征。特別是漸江淳安素有元宵舞龍的活動,當地的板凳龍更是一絕,堪稱一村舞龍,百村同歡。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各家各戶都用板凳扎好的“龍體”拿到村空曠處進行拼接,形成一條將近百米的板龍燈。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用舞龍來祈禱龍的保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吃元宵是我國元宵節當天最常見的一種傳統風俗,最早可延伸至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1、元宵佳節齊歡樂,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甜甜的湯圓幸福的年,火火的好運伴永遠!祝元宵節快樂!
3、 元宵佳節,賞花燈,吃湯圓,快樂走過幸福生活!
4、恭祝元宵節吉祥,幸福和歡樂與你同在。
5、愛情湯圓一入口,心如細絲甜如蜜。
6、月圓,人圓,事事圓滿!祝你元宵快樂團圓!
7、明月圓,吃湯圓;美夢圓,人團圓,祝元宵佳節愉快!
8、 吃湯圓樂團圓,賞花燈合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