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過年習俗歷史
潮汕過年的習俗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在那個時代,人們以農業為主,春節則是祈求神靈保佑、祭祀祖先神靈的傳統節日。
在潮汕地區,過年習俗的具體表現豐富多樣。比如,在臘月廿三或廿四,民間稱之為“小年”,是祭灶神的節日。而在潮汕地區,祭灶神的習俗在小年期間尤為盛行。人們會在廚房里供上糖瓜(糖瓜是一種用麥芽糖做成的甜食)和茶飯,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到了小年的廿三或廿四,人們還會進行“送神”的儀式。他們會把舊灶神畫像揭下,連帶著神龕和廚房門上的“灶頭紙”也一并撕去,以示徹底清除灶神的“穢氣”,迎接新年。
到了除夕這一天,人們會進行年夜飯、守歲、拜神、祭祖等一系列活動。其中,年夜飯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在年夜飯開始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在廳堂神桌上擺放供品,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全家平安。而在守歲的時候,人們則會燃燈、點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迎接新年。
在正月初一,人們會進行拜歲、開門摸錢等活動。拜歲是指晚輩向長輩行拜之禮,以表達孝敬之心;開門摸錢則是指早上打開大門之后摸一下門框,寓意著一年都會有錢財進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