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過年時全國各地均有都有著各種賀新春的混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春節的習俗和起源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春節的習俗和起源有哪些
春節又被稱為新年,它是由上古“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的一種風俗節日。從古代文明角度來講,春節的起源其實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一種蘊含著古老文明與文化的節日。
尤其是經過歷朝歷代不斷發展和演化,春節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節日,而是一種可以承載中華文化底蘊的象征。
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熱鬧,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進入了春節倒計時,直到現在人們在過春節的時候,也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了能夠留住春節的喜慶場面,很多人還十分重視二月二龍抬頭,認為只有過了二月二才算過完春節。
民間把農歷臘月二十三到年三十這段時問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春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到處充滿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于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等,同時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