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做什么,在生活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姓氏的名字,大家有想過了解這些姓氏的來源嗎?關于百家姓的姓氏來源,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姓的起源與歷史,歡迎閱讀與借鑒!

關姓的起源與歷史
關姓來源一:源自顓頊帝的后裔關龍氏。顓頊帝是黃帝的孫子,有圣德,為五帝之一。帝舜時,顓頊的后裔董父為舜養龍,被賜為豢龍氏。上古時豢與關二字互相通用,所以豢龍氏又寫作關龍氏。到夏朝末年夏桀在位時期,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大夫關龍逢苦苦勸諫,反被殺害。后來關龍逢的后人把姓簡化為關氏,并尊關龍逢為關姓的始祖。夏人的活動范圍主要在河南、山西等黃河中下游地區。夏朝的國都曾設于安邑,亦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方。據說,關氏的始祖關龍逢,便是當時的安邑人。換言之,關氏家族的發源地也就在這里
關羽:根據目前見到的一些關氏族譜記載,三國蜀漢大將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為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人,是夏代忠臣關龍逢第二十七世(一作三十七世)后裔。
關仝:唐朝五代時,著名的山水畫家。關姓已經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據《舊唐書》記載關羽后裔關播,字務先,在唐朝德宗時擔任檢校尚書右仆射(相當于宰相)的官職,其祖上即從山西遷入河南。五代時有著名畫家關仝,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擅畫山水。
關漢卿:至宋代末期,關姓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關漢卿,號已齋叟。約生
關氏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姓源姓氏,人口約一百四十四萬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9%左右。
夏朝時期,國都在安邑,因此關氏族人將發源地傳為山西。
春秋時期,鄭過有大夫名關其思,說明關氏族人已在今河南省新鄭一帶落籍。
西漢時期,有長水校尉、平陵人(今陜西咸陽)關并,東漢初戊己校尉關寵,漢末有太原人關靖(公孫瓚部下)入載史冊。表明在兩漢以前,關氏族人已廣布于黃河中下游。三國時期,大將關羽橫空出世,忠義千秋,永垂青史,使關氏成為天下人耳熟能詳的著名姓氏。后關羽擁劉備入蜀,故有關氏族人留居今四川。
三國歸晉后,亦有關氏族人回歸故里。兩晉南北朝時期,關氏族人為避兵火,有入遷今江浙之地者。
至隋、唐時期,關氏族人在今甘肅隴西、山東郯城一帶發展興旺,成為當地名門望族,故后世關氏族人有以隴西、東海為其郡望堂號的。
兩宋時期,特別是宋高宗偏安江南以后,關氏族人移居江浙之地漸多,宋朝末期,隨著蒙古鐵騎南下,江南又陷入一片動亂之中,據族譜記載,開平始祖關景器于五代后晉開寶七年(974年)因官場失意從福建來到廣東,后定居于新會縣石牌都談雅里(今稱司前鎮)。其第六世祖關興義遷入赤坎鎮,年代不詳,估計為北宋的中后期。
明朝初期,山西關氏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今河南、山東、河北、陜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
清朝中葉以后,伴隨闖關東的風潮,有魯豫之地的關氏族人入遷東三省,而山西關氏族人則隨走西口的風潮,經殺虎口,赴蒙古謀生。
"忠義堂":宋朝時候,豐有俊先后為揚州府和鎮江兩處侯。督荊州,為前將軍。東吳孫權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壯烈殉漢。謚壯繆,封武安王,明朝時又追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所以關氏又稱"忠義堂"。民國3年,明令與岳飛合祀武廟,稱"武圣人"(孔子是文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