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起源和來歷?何姓氏中的群體,都是來自于源流方面很多種的,而且也是在中國中的人口方面屬大姓,何姓人口分布情況是怎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何姓的起源和歷史簡介,一起來看看吧。

何姓的起源和歷史簡介
1、出自姬姓
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韓,滅國。其后裔韓武子(另一種說法是韓武子是晉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晉,封于韓原,以地為氏。后來與趙、魏三家分晉,成為諸侯。秦始皇滅六國,韓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間,因改姓何。
2、以國名漢化為氏
據史籍《隋書》記載:“西域有何國。” 西域何國,實際上是“屈霜你迦”之首音節漢譯,何國位于古康國與古安國之間,是連接東西粟特的樞紐,又譯為“貴霜匿”,為昭武九姓諸國之一,一度曾隸屬于唐王朝管轄。
3、以官職稱謂為氏
娙何,亦稱娙娥,是漢朝時期設置的女官名稱,后成為西漢妃嬪的稱號。娙何之稱由漢武帝劉徹所置,后來依漢元帝劉奭執政的規定,娙何位居昭儀之下,地位相當于關內侯。在娙何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母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何氏。
西漢至兩晉時期,何氏分布于今河南、安徽、山東、江西、四川、廣東、湖北、江蘇、陜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晉末年,中原何氏有移居福建者,即永嘉入閩八族之一。唐代,中原何氏又有兩次入閩;一是唐高宗時,光州固始人何嗣韓隨陳元光入閩,在福建安家;二是唐僖宗時,又有固始人隨王潮、王審之入閩。此后,何氏又有多次遷徙。南宋淳佑年間,何逖基由螺陽遷居溫陵、潯江,后隱居清源洞。宋代,何氏還有一支自廬江遷往福建、南京、江西,至宋末元初,有一支由武平經江西尋鄔、定南、龍南入廣東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廣東東蕉嶺、大埔、梅縣,再分支各地。明末,何斌在臺灣擔任荷蘭人的通事,是為何姓最早入臺者。清代,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臺灣,有的又進而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郡望:
1、廬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相當今安徽省廬江一帶長江以北地區。
2、東海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3、陳 郡:秦時置郡,西漢改為淮陽國,東漢改為陳國,治所在陳縣(今河南淮陽)。
4、郫 縣:秦時置郡。此支何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大臣何武。
5、扶風郡:漢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此支何氏,其開基始祖為汝陰(今安徽阜陽)何氏6世孫何比干及平輿(今屬河南)漢吏何并。
堂號:
"水部堂":南朝何遜,官尚書水部郎,詩文很有名,著有《何水部集》。
何 休:東漢杰出經學家。自小篤志好學,精研六經,諸儒莫及。歷十七年,作《春秋公羊解詁》。
何景明:明朝文學家。與李夢陽主張文仿秦漢,詩宗盛唐,稱"復古派"。與夢陽、邊貢、徐禎卿并稱"四杰"。為"七子"首領。
何承天:南朝宋時無神論思想家、天文學家。博通經史,精歷算,曾考定"元嘉歷",改平朔為定朔,使日月食必在朔望,對后世歷法變革有很大影響。
何 晏:三國時玄學家。漢大將軍何進之孫。與夏侯玄、開弼等為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者之一。倡導玄學,崇尚清淡,開一時之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