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姓起源和來歷,得姓始祖是誰?從古至今,中國的姓氏并不只有500多個,而是達到了五千多個,在百家姓當中的姓氏只是比較常見和人口數(shù)量比較多的姓氏,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蒲姓祖輩起源和歷史,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蒲姓祖輩起源和歷史
1、來源于封邑名:相傳夏朝時舜帝的子孫被封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西蒲州一帶),于是他的子孫就把封邑名“蒲”作為自己的姓氏。
2、源于姒姓:出自遠古舜帝之師蒲衣,屬以先祖名字為氏。舜帝時,十八歲的蒲衣為舜帝的老師,他成天穿著用蒲草編織的衣服,被稱作“蒲衣子”。后舜帝要將天下送與他,他不接受,就離開舜帝隱居起來。在蒲衣的后裔子孫中,就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蒲衣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蒲氏、衣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3、源于己姓:出自夏王朝時期舜帝裔孫的封地,屬以封邑名稱為氏。相傳,夏王朝時期,舜帝的裔孫被封在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蒲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4、源于高陽氏:出自帝少昊后代的封地,屬以國名為氏。春秋時期,帝少昊后代的封地在蒲地(今山西隰縣),后建立有蒲國,蒲國王族的后代以國名為姓氏,稱蒲氏,世代相傳至今。
虞舜:蒲姓家族是虞舜的后裔。《萬姓統(tǒng)譜》記載,舜曾建都蒲坂,所在地在如今的山西省永濟西蒲州一帶,他的子孫后來又被封在這里,后代中就有以受封地名為姓的,而稱蒲氏,望族出于河東,故蒲氏后人奉虞舜為蒲姓的始祖。
蒲衣:蒲氏先祖蒲依之自幼聰明博學,18歲時成為舜的老師,成天穿著用蒲衣編織的衣服,被稱作“蒲衣子”,后來舜帝要把天下讓位于他,他不接受,遂離開舜帝,隱居深山老林而終,舜帝為緬懷授業(yè)恩師,賜“帝師堂”匾額于蒲氏文昌殿。在封建時代,進入帝師堂,不但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皇帝進入也要下跪叩拜。
蒲元:三國時期蜀國人,是劉備的大臣。是一個鑄造刀的能人,他為諸葛亮鑄造3000把刀,他說漢水不能使刀很鋒利,于是派人去蜀江取水。水取來以后,他告訴取水人說這水要是不純就不能用,取水人說是純水,蒲元用刀劃了一下水就斷定其中有八升不是蜀水,取水人馬上承認了。后來重新取回蜀水,打造的刀子果真鋒利無比。
蒲宗孟:(1022-1088年),字傳正,閬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郡齋讀書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調夔州觀察推官。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召試學士院,為館閣校勘。六年,進集賢校理(《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誥,轉翰林學士兼侍讀。元豐六年(一○八三),出知汝州,加資政殿學士,徙亳、揚、杭、鄲州支持王安石新法和蘇軾司馬光周敦頤同時代人,周敦頤乃其妹夫。
蒲遠猶:北宋進士黃庭堅同年好友,四川西部人,曾任重慶知府。其詩詞書法皆精,在宋代被譽為川西大儒,有子蒲元禮、妹蒲幼芝(宋史中作蒲芝),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晚清著名金石學家葉昌熾在他所著的《語石》(評石刻專著)中,評論黃庭堅所書的《蒲遠猶墓志銘》為宋第一碑,此自傳墓志銘指其家族唐僖宗時從河東遷往四川。
蒲元禮:蒲遠猶長子,進士,任職禮部,黃庭堅作詞《送蒲元禮南歸》。
蒲國寶:宋朝狀元。對宋朝很忠誠,進入元朝以后不再做官。對經(jīng)史很有研究。
蒲堯元:宋朝時期的泰和知縣,福州人。紹興進士,為官清廉。
蒲壽庚:(1205-1290年),又稱蒲受畊,號海云,宋末元初人,阿拉伯(色目)商人后裔,蒲開宗之子(參見《泉州人名錄·蒲開宗》)。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是宋元時期“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后叛宋降元,終生顯赫。中國宋元時期著名穆斯林海商、政治家、軍事家。其先輩系10世紀之前定居占城(越南)的西域(阿拉伯)海商集團。經(jīng)營商舶,成為首屈一指的富豪。
蒲宗瑞:明代有名的縣令,字信之,永州人。作官的時候愛民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xiàn)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漢族。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shù)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chuàng)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