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是一個比較少見的姓氏。在現代的漢族人士中,肖姓已基本上消失,而“蕭”姓則比較常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湖北肖姓起源和來歷簡介,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湖北肖姓起源和來歷簡介
1、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后作士于蕭,便以蕭為姓,其后代延襲姓蕭。
2、金文中“趙”大部分寫作“肖”,所以古肖(讀趙音)姓基本上都是趙姓,如“相邦趙戈”寫作“相邦肖戈”。現肖姓則大部分是“蕭”訛寫而來。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
4、蕭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名將名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zhàn)敗被俘,被囚于后宮,幾個月后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一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并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游為君。
肖、祖、籍、魯、樂、安、興、銘、揮、悅、城、廷、積、志、世、永、克、若、志、成、朝、振、宗、基、廣、家、元、德、茂、才、超、學、博、行、端、侯、伯、子、男、永、世、顯、易、書、詩、禮、傳、家、長、文、謨、武、烈、成、嘉、會、尊、祖、敬、宗、啟、泰、元、士、嘉、肇、奕、鐘、英、毓、秀、丕、振、生、明、平、清、端、木、之。
肖姓是中國姓氏,在20世紀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后,“蕭”整個字的所有義項都被合并到“肖”(不僅姓氏)。于是所有的蕭姓被寫為肖姓,可后來正式廢除二簡字之后由于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guī)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難,所以有不少人沒有改回蕭姓。
郡望
蕭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幾大郡望,據《姓氏考略》所載,主要有三個:1、蘭陵郡:西晉時從東海郡分出一部分,置蘭陵郡,治所在丞縣(今山東省棗莊市嶧城鎮(zhèn))。隋時廢此郡。2、廣陵郡,治今江蘇揚州。3、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陽市東北。蕭姓望族居蘭陵、廣陵。
堂號
"定漢堂":西漢名人蕭何,從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到建立漢朝即皇帝位,始終幫助漢高祖,功居第一,位列丞相,漢朝一切律令典制,都是蕭何定的。
蕭姓最早發(fā)源于今山東省。
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于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
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蕩,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fā)展遷徙時期。蕭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占咸陽后,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創(chuàng)建立下汗馬功勞,并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于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
三國魏晉時期,戰(zhàn)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于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于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fā)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wěn)定,經濟繁榮,蕭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于天下。在此期間蕭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蕭姓已廣布于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qū)。
元明清時期,蕭姓徙居于南方貴州、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蕭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臺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蕭姓真正遍布于我國南北方各地。現今蕭姓在我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蕭姓約占全國漢族蕭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