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劉天下之說,無論是建立王朝的數量,還是稱帝的人數,劉姓都遠多于其他姓氏,另外,歷史上的劉氏諸侯國也是世界最多,劉姓稱帝稱王者多達1000多人。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帝王專業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劉姓的起源和歷史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劉姓的起源和歷史故事
1、出自祁姓:是帝堯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據悉劉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經跟著精通養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劉累在為孔甲養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后來,由于飼養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2、出自外族的改姓: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稱帝后,接受戍卒婁敬定都關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并因此賜婁敬姓劉;漢高祖劉邦采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冒頓姓攣,但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攣氏子孫皆姓劉。
3、出自姬姓:形成于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
劉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雖然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五十二位門閥,但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位,屬于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八千二百四十六萬一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5.15%左右。
劉氏最初發源于今河北省唐縣,而始姓劉氏卻在今天的陜西省。
祁姓劉氏傳至戰田時,有人在魏國任大夫,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有子劉清,輾轉遷移到今江蘇豐、沛之地。劉清生,號豐公,生劉煓,字執嘉。執嘉有四子:伯、仲、邦、交。第三子劉邦,即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平、丹陽等處皆有劉氏,并已形成了全國第一大姓氏。
兩漢時期,劉氏的遷徙主要是由祖籍豐沛地區經長安和洛陽兩個國都向全國各地輻射,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而不斷向四方遷徙,其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靠蜀漢。
魏晉南北朝之時,劉氏大舉南遷,在這同時有許多少數民族劉氏加入到漢族劉氏之中。永嘉之亂后,晉室南渡,北方各族人民紛紛南遷,彭城劉氏宗族成員也大批南遷至京口(今江蘇鎮江),形成東晉南朝時期著名的京口劉氏。
魏晉到隋唐五代,劉氏的遷徙主要是由北向南流動。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劉氏由華北、西北、大漠、關外地區向中原地區遷徙,如匈奴劉氏南遷河南、東陽一帶,鮮卑劉氏和后來的沙陀劉氏也內遷中原。這些內遷的少數民族劉氏長期在中原定居,接受中原漢族的文化和傳統,最后完全漢化。另一方面,因為中原地區長期戰爭而動蕩不安,為了躲避戰爭的災難,原來居住在中原、華東、江北地區的漢室后裔劉氏,紛紛向東南的江浙、江南等相對安定的地區遷徙。其中,主要是原居豐沛一帶的楚元王后裔彭城劉氏、原居河北的中山劉氏和原居山西的洪洞劉氏向東南一帶遷移。www.yw11.com 起名網 劉姓起源,劉氏的來源
隋唐時期,劉氏支脈遍布大江南北。
宋朝以后,劉氏就已遍布全國各地,從明朝末期開始,閩、粵劉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明清時期劉氏一方面繼續保持晉唐以來就開始的由華北向東南的遷徙大勢,同時又在“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開始大規模地由東部地區向西南地區遷徙,并由中國東南沿海開始大規模向南洋地區拓展,從而形成了劉氏的第一次移民海外高潮。
在中國歷史上,劉氏族人可謂占盡風光。歷史上劉氏稱帝者共有六十六人,先后建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后漢、南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
劉姓,以邑為氏,據專家考證,世界上劉姓人口有8000多萬,稱得上是“遍地流(劉)”。劉氏建立東、西漢兩朝,統治天下,于是其子孫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陽、彭城、東平等十四處之多。 漢末三國之際 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 魏晉南北朝時期 劉氏大舉南遷,在江南影響很大。 唐代和宋代, 劉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國,直至今日。 從明末開始, 閩、粵劉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劉累:堯之裔孫。約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于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孔甲派劉累到此養龍,長達7年之久。因劉累養龍御龍有功,孔甲封他為御龍氏,代行豕韋國君。
劉康公:姬姓劉子國的第一任國君(前592---前544(在位49年)),周王封劉邑與王弟季子,王季子稱劉康公。劉康公家族世代任東周卿士。
劉州鳩:又稱作伶州鳩。東周景王時掌管音律的樂官,與老子同時期人物。
劉邦:(前256—前195)字季。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漢高祖。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故人亦稱沛 劉邦公。
劉恒:(生于前203年臘月十一(12月15日)),是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漢高祖劉邦第4子。劉恒個人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恒駕崩,在位23年,享年47歲。葬于霸陵。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
劉啟:漢景帝(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漢景帝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劉徹:漢世宗孝武皇帝(前156年-前87年),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并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葬于茂陵,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詢:(前91年-前49年)即漢宣帝,本名劉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詢,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