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的由來源于神農氏,因炎帝生于姜水,所以以水命姓為姜。姜姓在《百家姓》中排32,截止2021年,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子牙起到現在,有姜姓繁衍過來的姓氏有102個,包括不僅限于呂、許、謝、淳于、東郭、高堂、子雅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姜姓的起源歷史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姜姓的起源歷史故事
一 ; 以地名為氏。據《說文解字》及《元和姓纂》所載,神農 ( 炎帝 ) 生于姜水,故以為姓。姜太公 ( 姜尚 ) ,封于齊國,后為田和所滅,子孫分散,逐為「姜」氏。
二 ; 據《詩經》所載,相傳周族始祖后稷之母為「姜嫄」,乃姜姓有邰氏之女。
姜姓是中國比較古老的一個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之一的炎帝時。炎帝生于姜水,在今陜西岐山縣西,因而其后人以水命姓為姜。從此之后,作為炎帝神農后裔的姜姓,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傳之于后世。
姜姓自得姓之后,主要在甘肅和山東一帶活動。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函谷關以東發展為大族,后西遷充實關中,其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姜姓望族。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姜姓在魯皖江浙地區蔓延開來,唐宋時進入閩粵地區。清朝時,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異軍突起。目前,全國已形成四川西部、山東東部和東北三大塊姜姓聚集區。
先秦時期,姜姓活動的地區主要是甘肅和山東。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于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于齊國滅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函谷關以東已經發展為大族,遂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國和南北朝時,姜姓已經在秦川隴、魯皖蘇浙地區蔓延開來,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陜西和山東。
唐宋時期,姜姓進入閩粵地區。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時東北地區由于山東的移民和滿洲八旗的全面漢化以及漢姓的使用,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清滿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體改姓為姜。
郡望
天水郡、廣漢郡
堂號
天水堂:湘陰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 先祖:姜應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廣東、香港、臺灣等地姜姓
稼檣堂:湖北、四川、福建
渭水堂:江蘇沭陽、福建。山東郯城姜姓【始遷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詔自姑蘇遷徙】、合肥姜氏【始遷祖永貴,明洪武初自句容遷合肥東鄉浮槎山】。
渭濱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莊,為漢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傳世,大被流芳。
敬義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興祿、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陽新、大冶、武漢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義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為孝友堂分支,為孝友堂分支,湖北華榮郭店姜姓
表海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漢黃陂姜家灣2500人,江蘇贛榆縣石橋鎮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獅市姜厝姜姓,如今135戶,男丁300余人。
敬睦堂:
敬勝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 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蔭堂:湖南寧鄉
森陽堂:
龍泰堂:
云磬堂:湖南長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寧鄉【始遷祖:[后唐]姜德厚】
瀚靜堂: 河北 始遷祖浩,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 安徽安慶地區和湖北黃梅地區
寶璜堂:湖北湖北漢陽、打虎莊16莊、
崇本堂:浙江鄞縣姚江姜氏、鄞東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東青林姜氏
經草堂:東禪來經草堂,浙江黃巖,黃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馀慶堂:(余慶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蘇丹陽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