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姓,多源流中華姓氏,漢族孟姓發源地在河南、山東兩地,逐步繁衍播遷至全國各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孟姓的起源有什么說法,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孟姓的起源有什么說法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時期齒序排列,庶支長子之孟、嫡傳繼位之孟、女兄稱謂之孟……等等。
按商禮:伯,指嫡支長子,即正妻所生之第一子;孟,指庶支長子,指庶妻或妾妃所生之第一子。在典籍《禮·緯》中明確記載:“嫡長曰伯,庶長曰孟。”,因此“孟”在很早就已經作為子女嫡庶齒序的排列稱謂,顯然是孩子名字稱呼的主要形式。
中國古代奴隸制社會中、晚期的代表階段殷商至兩周時期,沒有了禪讓模式,君主之位的傳承方式已經固定化為“嫡承庶輔”,“孟”也就成為了程式化的“次之第一”稱謂的代表,當繼承人已經成年(虛歲十八歲)時,稱作“天子之年”,說明具備了繼承君位的能力,但父君健在,其只能等待,即謂“孟位以待”。這在典籍《書傳》中也有明確解釋:“天子之子,年十八,稱孟侯。”
另外,在古代,女子之兄亦稱為“孟”,常有長孟、次孟……是母系氏族社會的典型遺痕。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的衛國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縶(公孟縶),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周朝分封的同姓諸侯國衛國,其開國之君為周武王弟衛康叔,都城在今河南境內。
衛國傳至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縶,字公孟,因病不得繼位,讓位給其叔。到了公子縶的孫子姬驅,便以祖父之字為姓氏,稱公孟氏,今尚存,有一部分族人簡化為單姓孟氏者,是為河南孟氏。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的魯國公族慶父的兒子公孫敖(孟穆伯),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魯桓公之子公子慶父,三年連弒二君,罪使國內大亂,人不敢敬,其子改仲孫氏為孟孫氏,公孫敖也稱孟穆伯,家族為魯國三桓之一,孟子亦系慶父后裔,且才高德重,山東孟氏族人尊奉孟軻為孟氏世家始祖,后人御賜有通天家譜,也是孟姓中最大的族群。
秦滅六國后,姓氏統一,不再區分,漢族孟氏以孟為姓。
孟讀音作mèng,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三百三十萬一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3%左右。
先秦時期。孟姓最初活動于河南、山東、河北交匯地區。
兩漢至唐朝,孟姓在華北、中原、西北、江浙、川鄂地區已有分布,但主要的活動地仍在冀魯大地。
唐朝以后,由于北方外族入主中原,政權頻繁更迭,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南下移民運動,孟姓在長江以南地區也得到迅速的擴散。
宋朝時期,孟姓大約有近3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3%,排在第五十五位。孟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占全國孟姓總人口的30%。孟姓在全國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四川,這三省集中了孟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全國形成了冀魯、川鄂兩塊孟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孟姓大約有2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2%,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孟姓人口增長為負值。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群,孟姓是北方地區姓氏,自然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孟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山西、河北,這三省大約占孟姓總人口的58.7%。其次分布于浙江、陜西二省。
以前山東為孟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孟姓總人口的32%。宋元明600余年,孟姓主要向江南、東部、西部遷移,魯、冀、晉為孟姓聚集區。
當代孟姓的人口已達330多萬,列在全國第七十三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3%。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河北,這三省的孟姓大約占孟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蘇、遼寧、山西、黑龍江,這5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山東為孟姓第一大省,約占孟姓總人口的21%。
全國形成以魯豫冀、東北為中心的兩大塊孟姓聚集區。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孟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回遷,尤其突出向東北的遷移。孟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魯冀京津、黑吉遼大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豫皖蘇北部、山西東北部,孟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8%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54%的孟姓人群。在豫晉大部、皖蘇中部、皖東北、湖北北部、陜寧、甘肅大部、新疆西北、內蒙古中西部、遼寧東段、吉林東部、黑龍江東南,孟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4%一0.48%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面積的17.6%,居住了大約26.5%的孟姓人群。
亞圣堂:因孟子被稱為“亞圣”而名其堂號。
三遷堂:相傳孟子幼時家靠墓田,孟子就學埋墳、哭喪,孟母為了教育好兒子,就遷到集市旁邊住。孟子又學叫賣東西的聲音,孟母只好又遷。最后遷到學校旁安家,孟子學習禮讓進退,孟母高興地說:“這里可以使我的兒子成為好人了。”謂孟母三遷,指注意家庭教育。
江夏孟氏、洛陽孟氏、東海孟氏、巨鹿孟氏、武康縣孟氏、平陸縣孟氏、安平縣孟氏
陽谷縣孟氏:約后周至北宋初(960年前后),亞圣“四十三代裔孟忠,尋敬叔古跡、訪孟母遺蹤,遷居鄒縣,來居谷邑”,“適值廟貌傾頹,日覩心傷,因此叩募”將孟母祈蠶祠修葺一新。從此孟忠攜眷定居于此,定居后,他一方面在孟母祈蠶祠奉守香火,另一方面依廟辦學,延師授徒,教導四鄉學子,傳承儒家學說,傳播孟母恩澤。孟忠將終身獻給了孟母祈蠶祠,卒后葬于陽谷,后人繁衍成支。
東阿縣孟氏:東阿縣柳河束孟氏由東阿孟氏始遷祖、亞圣第五十一代裔孟福后人繁衍成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