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一本關于中文姓氏的書,其中記錄了中國的各個姓氏,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的趙姓和錢姓的來源詳解”,歡迎閱讀與借鑒!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后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稱為趙氏。
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并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2、出自他族改姓。如漢朝時有趙安稽,本匈奴人;唐朝時有趙曳天,本南蠻人;五代時有趙國珍,本牂牁(今廣西、貴州一帶)蠻族人。
二、遷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后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時受封為南越王。此后,趙佗的子孫繁衍于今廣東、廣西一帶。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唐高宗總章年間,中原人趙端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五代時,劉龑在廣州建立南漢政權,洛陽人趙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開封人趙廷隱、趙崇韜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開封人趙用賢隨宋高宗趙構南逃,移居江蘇常熟,鄭州人趙蕃移居江西上饒。南宋滅亡后,宗室趙氏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后在閩、粵一帶發展繁衍。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閩、粵趙氏陸續有人遷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半部堂":五代后周時,趙普助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于是封趙普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削減了地方武裝,鞏固了中央集權,想方設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問:"愛卿!你怎樣把國家治得這么好的?"趙普回答說:"我不過是kao了半部《論語》罷了!"趙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書箱,果真什么寶貝也沒有,只有他活著的時候常讀的一部《論語》。
"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御史趙忭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御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一只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么東西都沒有,只有一琴一鶴。
趙氏還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渙" 、"愛日"等為堂號。
【郡望】
天水郡:西漢時置郡。此支趙氏,其開基始祖為趙襄王太子、代王趙嘉。
涿 郡:漢高帝時置郡。此支趙氏為穎川趙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穎川太守趙廣漢之后裔。
南陽郡:戰國時秦國置郡。此支趙氏為天水趙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傅趙嘉。
穎川郡:秦時置郡。此支趙氏,其開基始祖為趙王遷后裔西漢京兆君尹趙廣漢。
四、歷史名人
趙匡胤:本為后周大將,"陳橋兵變",代周為帝,建立宋朝,立國320之久,使趙姓的宗族聲望達到了最為輝煌的時期。
趙文淵:北周著名書法家,擅長楷、隸書。當時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時奉命編定了一部六體書法字典。
趙 勝:平原君,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是趙氏有史以來最負盛名的人物。
趙 雍:即趙武靈王,他提倡"胡服騎射",始創騎兵,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大進步。
趙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趙之廉:清代杰出書畫家、篆刻家。其書、畫、篆刻對后世都有一定影響,與任伯年、吳昌碩并稱為"清末三大畫家"。
趙 翼:明代史學家、文學家。長于史學,考據精賅,其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并稱"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者
1988年,有一個出生湖南的云南籍者姓青年調人上海,上海開始有了者姓。據說,者姓來源于清朝一名叫阿貴的淮軍將領,小時候父母早亡,不知姓氏,成年后,應征當兵,募兵者問其姓名,他無言以對,阿貴不識字,隨便在文稿上指了”者”字,就成了“者”姓。其實者姓本有二個來源:一為堵姓所改,另一為云南苗族有者氏后人。上海者姓青年,究竟是者貴后人,還是堵姓所改,甚至為苗族漢化,那就不清楚了。
趙氏祠堂對聯資料:
趙(Zhào)姓出自贏姓,得姓始祖為造父。傳說,造父在華山得八匹千里馬,獻給周穆王。穆王乘著這八匹馬拉的車子西巡狩獵,到了昆侖山上,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招待。這時東南邊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駕車日行千里,及時趕回帝都,帶兵打敗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賜他以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北)。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成為趙姓。宋朝皇帝姓趙,是國姓,當然放在“百家姓”第一姓。“百家姓”的第一句,“趙”指“權”,“錢”指“金錢”。世間萬事權和錢的問題是首要問題。趙姓人口數是當今中國第七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二九。在臺灣排名第四十二。
執鞭跨虎號元帥;建宋光邦稱帝王。——上聯典指趙公明,人稱“趙公元帥”,奉為“財神”。
常山驕子英雄膽;松雪道人書畫家。——下聯典指元代杰出書畫家趙孟頫。
號聯冬夏名雙日; 雪夢羅浮梅一株。——上聯典說春秋·賈季稱趙衰為冬日之日;趙盾為夏日之日。下聯典說隋·趙師雄冬日過廣東羅浮山遇一美人共飲,醉臥而醒,見身邊乃梅樹一株。
附:
靈爽永護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三國蜀將趙云廟聯。
積善有徵,受德之佑;篤心自守,與道合符。——清代金石學家趙魏自題聯。
雖有周親,不如我同姓;誰為宋遠,率乃祖攸行。——佚名撰趙姓宗祠聯。
乃祖曾將半部論語治天下;后人當以千秋俎豆祭堂前。——典出宋代太師趙普,世稱“半部《論語》治天下”。
錢姓的由來:
一、尋根溯祖
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因西周建都于鎬京(今陜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于陜西。
二、遷徙分布錢氏早期除部分分布于今山東、河南等省外,主要是在江南發展繁衍。秦朝有御史大夫錢產,子孫居下邳。西漢徐州人錢林,因王莽專政,棄官隱居長興陂門里。錢遜,因避王 莽亂,徙居烏程。唐初,光州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有中原錢姓錢姓將佐隨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宋元時期,錢氏發展到今廣東、四川、安徽、湖南等省。明清時期,今上海、云南、湖北等省市均有錢氏的聚居點。從清代開始,居住在閩、粵及沿海的錢氏陸續有人遷至臺灣,后又有徙居海外者。 唐末杭州臨安人錢謬,任鎮海節度使,896年擊敗董昌,據有今浙江及江蘇西南部、福建東北部地區,于907年被后梁封為吳越王,他自稱吳越國王,在位期間,曾征發民工,興修錢塘江及太湖水利工程,有利于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吳越國公傳5主84年,末代國君為錢謬之孫錢叔,于978年獻所拒之地歸北宋,被封為鄧王。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錢氏政權。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吳越堂":錢謬是五代吳越開國君王。他在后唐時只是一個偏將。但是他深通兵法,很會打仗,打敗了王郢,消滅了黃巢,剿平了劉漢宏。皇帝因他戰功累累,升他為鎮海節度使。這時董昌造反,他有剿平了董昌,皇帝就封他為越王,后來又封他為吳王。到了梁太祖的時候,封他為吳越王。
【郡望】
下邳郡:東漢置郡,治所在下邳。轄地北至江蘇邳縣,南至安徽嘉山,東至江蘇漣水、淮安。
彭城郡:西漢改楚國為彭城郡,不久復為楚國。東漢時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
吳興郡:三國置郡,治所在烏程。相當今浙江臨安、余杭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縣地。
四、歷史名人
錢 謬:五代政治家,吳越國的創立人,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居梁時被封為吳越王。在位期間,曾征發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并建立水網區的維修制度,有利于這一地區的農業經濟。
錢 起:唐代大詩人,字仲文,吳興人,天寶年間考中進士,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與朗士元齊名,世稱"錢朗"。有《錢考功集》。
錢 易:北宋錢姓成名最早的名人,浙江人,十七歲時考取進士,時人稱他"有李白才"。
錢樂之:南朝宋太史令,元嘉中奉詔鑄造原為東漢張衡創制的渾天儀,后又作小渾天儀。
宋末元初有畫家錢選、明代有學者錢德洪、畫家錢谷、明末清初錢謙益、清代有藏書家錢曾、學者錢塘、文字訓詁學家錢大昭,畫家錢杜、篆刻家錢松、近現代有植物學家錢崇澍。
錢氏祠堂對聯資料:
錢(Qián)姓出自周代有錢府上士官,為彭祖之后代子孫,以官為氏。得姓始祖:錢孚。彭祖有孫名孚,西周時擔任錢府上士,其后子孫便以其官名為氏,稱錢姓。在“百家姓”中,錢為什么能排名第二呢?因為,據說“百家姓”是宋朝初年錢塘地區一位名儒寫的,在宋朝尚未建立時,這里已有吳越國,國主叫錢□。傳至錢□時,歸順宋朝,那位名儒將“錢”列在百家姓第二位,表示不忘故國。錢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九位的大姓,而在臺灣錢姓是第一百位。
江上峰青君獨秀;州中蟹紫我重來。 ——上聯典指唐·錢起,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有名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下聯典指宋·錢昆,性嗜蟹,嘗求補外職,希望能到“有蟹無通判”處。
“述古堂”中藏萬卷;“絳云樓”里備千家。 ——上聯典出清代藏書家錢曾,藏書室名“述古堂”。下聯典出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家有絳云樓,藏書宏富。
吳越衣冠添一錦;江南名望數三錢。 ——上聯典指五代吳越王錢鏐,號所居城為衣錦城。下聯三錢為: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
附:
墨花點毫曉云濕;芝草入簾春雨香。 ——清代書法家、詩人錢魯斯撰書聯。
學如牛毛,成如麟角;言不文典,暮不作經。 ——全聯典用清代書法家錢坫撰書聯。
陌上花開,鐵券王孫君獨秀;梁間燕語,烏衣子弟我重來。 ——此聯采用江蘇省無錫錢氏宗祠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