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指我國除夕夜,而在除夕夜的時候人們一定會做的事情就是回到家中跟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對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關于大年三十守歲習俗是什么,歡迎參閱。

大年三十守歲習俗是什么
守歲是我國民間在農歷除夕時的重要習俗,又稱照虛耗、熬年,指的是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過年期間吃螃蟹,寓意豐富,首先螃蟹雙螯,俗稱大鉗子,諧音有錢。螃蟹總是尋找水質清晰,陽光透徹,水草茂盛的水域棲息……寓意好:大閘蟹,八條腿,就是發。兩個夾,就是抓。煮熟后個通紅,象征紅運當頭!”味道鮮美、營養健康、“敢蟹”寓意為敢吃螃蟹即改革創新和勇士精神。“敢蟹”與“感謝”諧音,傳遞了感恩美德。“敢蟹”從說文解字理解為敢于解除蛀蟲,暗含反腐倡廉精神。螃蟹是甲殼類,在科舉時代象征科甲及第。螃蟹披堅執銳而橫行,兩只蟹螯鉗住東西就不放,有“橫財大將軍”之稱,故螃蟹兼有金榜題名和橫財就手的雙重瑞兆。荷花加上螃蟹,可謂是富貴雙全。中國民間以荷花、螃蟹組合為圖案的工藝品不少。如今是“和諧盛世”,螃蟹與荷花不再分別寓意“富”與“貴”,而經有機地統一起來,代表“和諧”。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1、燈長開不關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2、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里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說這樣才有利于來年的身體健康。
3、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后,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后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經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俗話說“無魚不成席”。這是中國人的宴客之道,也是國人逢年過節必吃的一道菜。尤其是過年的年夜飯上必有一道“年年有魚”,地方不同吃魚的品種不同,那寓意也就不同了,有“鯉魚躍龍門”,有大吉大利等寓意。
第一種:鯉魚
鯉魚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吉祥物。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所以,大多數家庭都會選擇鯉魚作為年夜飯的魚,象征著年年有余。
第二種:鯽魚
不少的地方,也有吃鯽魚的習俗,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民間有“魚生火”的說法,但鯽魚是個例外。
第三種:鰱魚
過年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寓意連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