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年紀,我們會做不同的事情。同樣的道理,我們在不同的節(jié)氣時期,也會做不同的時期,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芒種的寓意和象征,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芒種的寓意和象征
在芒種時節(jié),其實是意味著這個時節(jié)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種植。傳統(tǒng)就是種植農(nóng)作物。芒種時節(jié),飲食調(diào)養(yǎng)養(yǎng)肺滋心,要少食酸味食品,多吃些苦味食物,以清潤為主。可以多吃些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如豆制品、瓜果、蔬菜、奶制品。而對于體質(zhì)偏寒的人,最好多吃溫性的水果,如荔枝、櫻桃、龍眼、椰子、杏等;而體質(zhì)偏熱的人,則可以多吃寒涼性的蔬果,如香蕉、梨、西紅柿、苦瓜、蓮藕等。當然,一般體質(zhì)的人,可以選擇平性水果,如菠蘿、葡萄、蘋果等。此外還應少食咸味和甜味食品,過咸會使血壓升高;過甜可導致高脂血癥。所以我們在忙著種地的時候,也要多注意我們的飲食。
安苗
芒種安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nóng)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jié),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fā)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jié)。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jié)束,檢查戰(zhàn)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yōu)質(zhì)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zhì),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diào)節(jié)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yǎng)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多補充蛋白質(zhì),對于身體極好。在這時候,沿海一帶的漁民即忙于曬毛蝦。因到了芒種季節(jié),毛蝦正值產(chǎn)卵期,體質(zhì)正肥,肉質(zhì)正實,營養(yǎng)價值更好。人們將芒種期間曬成的蝦皮稱之“芒種皮”。蝦皮分生曬蝦皮和熟曬蝦皮兩種。生曬蝦皮指淡曬成品,其鮮度較高,不容易返潮和霉變;熟曬蝦皮加鹽煮沸,瀝干曬燥,雖然保持鮮味,但是其口感略遜于生曬蝦皮。煮湯是個不錯的選擇。
涼茶,是養(yǎng)生飲料之一。煎藥茶的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芒種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在芒種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麥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熱,還能養(yǎng)陰;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貝泡水飲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養(yǎng)肺的作用,也適合氣虛的人士。不過,體涼的一些人群要注意控制量,而涼茶過度苦寒,易傷脾胃,同時也對肺無益。小朋友要少喝。
芒種忙,麥上場。
夏季農(nóng)活繁,做好收、種、管。
大旱小旱,不過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機、畜、人,齊上陣,割運打軋快入囤。
推車不用教,全靠屁股搖。
麥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麥熟一晌,虎口奪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