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一名即來源于媽祖,更有《七子之歌》的深情吟唱,那么關于2023年中你們知道是澳門回歸多少周年紀念日嗎?對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3是澳門回歸多少周年(最新),歡迎參閱。

2023是澳門回歸多少周年
2023年澳門回歸24周年了。
澳門主權移交指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葡萄牙共和國結束統治澳門的歷史事件。
澳門(Macau),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南中國海。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蠔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蠔鏡(蠔的繁體字為"蠔")。后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于《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澳門的名字源于漁民非常敬仰的中國女神 天后,又名娘媽。根據傳說,一艘漁船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風雷暴,漁民們處於危急關頭。這時,一位少女站了起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后,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后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源于媽祖
《澳門紀略》在追述媽祖閣的歷史時指出:“立廟祠天妃,名其地曰娘媽角。娘媽者,閩語天妃也”。澳門的漁民稱媽祖為“阿媽”,謂“娘媽角”為“阿媽角”。葡萄牙人正是在娘媽角登陸的,他們依漁民稱此處的俗名稱為Amaqua或Amacuao,此稱后又簡化為maquao,再簡化為Macau,英文寫作Macao。
1555年Macau名稱始見于葡萄牙人的信函中。隨著葡萄牙人在澳門的擴張,Macau由澳門一角的地名變為澳門的全稱。
在頻繁的社會經濟交往中,簡便易記、形象可感的地名最易流傳,澳門之稱遂迅速廣為接受,濠鏡之名則隱入塵封的歷史。
從1849年中國喪失在澳門的實際主權,到1999年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歷史走過了整整150年。澳門的回歸在世界范圍內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澳門回歸祖國在亞洲解放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1553年葡萄牙入居澳門,到葡人獲得統治權,再到現在已近500年。如今中國恢復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恥辱的一頁,不僅意味著西方在中國的殖民主義的結束,而且最終結束了白人在亞洲統治的歷史。為了使澳門早日回到祖國懷抱,中國歷屆政府曾作出過各種努力。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之后,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
澳門自1999年12月20日回歸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續。由于政權順利交接和一國兩制成功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均按基本法之規定實施。
由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持,為穩定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以自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后,不單治安有顯著的改善,中央政府更將澳門定位為博彩旅游業發展的城市。自2003年,內地開展港澳個人游,讓中國居民更方便往來澳門;2005年澳門接待了逾1,000萬中國內地游客,占所有前往澳門旅游人數的60%;2005年澳門賭場收入達56億美元。在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些旅游業的發展,都成為刺激澳門經濟急速發展的利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