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象征著晝夜幾乎相等,平分春天。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進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分2024年具體時間,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春分2024年具體時間
2024年春分具體時間:3月20日11:06:12,星期三,農歷二月十一。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
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1)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見春霜麥苗傷。
寓意:春分時節,天氣變化較為頻繁,如果出現春箱,地里的麥苗就要被凍傷,對其生長十分不利。
(2)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寓意:如果春分時節降雨較多,將有利于農作物播種,人們要把握好時機。
(3)春分栽不妥,再栽難成活。
寓意:春分是播種的時節,如果此時沒栽種好作物幼苗,春分過后再栽種,作物幼苗就很難成活。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
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后,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
這個時節,減衣不宜過早過多,還要多喝水、定時作息、規律睡眠。此外,春季是傳染病多發期,應盡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并注意室內通風。同時,應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加強鍛煉,以增強自身抗病能力。
春分也是人們調養身體的大好時機,要點為養肝護腎健脾胃。飲食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應多食用蔬菜及山野菜等。
1、春菜
吃春菜也是春分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的習俗。春菜不是一種菜,而是春天的蔬菜的統稱,比如薺菜、香椿等等。每到春分這一天,大家都會去田野里摘野菜,回家和魚肉一起做成春湯,寓意平安健康。
2、驢打滾
老北京有習俗,春分吃驢打滾,能辟邪祈福。驢打滾又叫豆面糕,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輔以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作為內餡,不僅口感豐富,食材也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驢打滾黏性較大,老人兒童在食用的時候要注意,不宜吃的太急,避免堵塞食道,引起危險。
3、太陽糕
“太陽糕,步步高”。春分食用太陽糕也是老北京的春分習俗,春分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令食品,寓意“太陽高”。春分節氣適量食用太陽糕有益于調節身體機能平衡,適應節氣變化。
4、春餅
不少地方的人們有吃春餅的習俗。吃春餅,少不了春餅特有的配菜——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干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拌的話就將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絲煮好,用淀粉、醋、醬油勾成汁,用汁拌菜絲便成。炒著吃,則是把肉絲、蛋皮絲、綠豆芽、香豆腐干絲、水發粉絲、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鍋中炒熟。
1、豎蛋
每年春分這一天,各地民間流行的“豎蛋游戲”,這個中國習俗也早已傳到國外,成為“世界游戲”。4000年前,中華民族先民就開始以此慶賀春天的來臨,“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流傳至今。
2、吃春菜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3、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4、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后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5、放風箏
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6、拜守護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