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龍抬頭要剪頭發
(其一)
俗語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云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剃龍頭”的說法。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其二)
二月二這一天,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二月二龍抬頭講究一:在農村,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手搓面條,有的地方 也叫“鼓撅”,或者“頂門棍”等,在山東地區還會吃水餃,而北京地區則會吃春餅,各個地方有所不同,但是都和鴻運當頭、寓意吉祥有關系。
二月二龍抬頭講究二:除了地域性的區別,不同的民族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也有一些不同,不過本質上都是祭祖拜神,祈求平安好運的意思。比如滿族旗人在這一天都會起得很早,會在糧屯里面上香,可以是錠香,也可以是綠香,這種講究是祈求不會出現意外火災;而在漢族很多地區則會去藥王廟等地方去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笆娣蝗绲怪?,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歷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油炸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
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于清代,餅內卷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卜、豆芽等蔬菜。
二月初二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這天陽氣正盛,東方蒼龍開始迎著東方日出而抬頭的日子,意味著看到希望,也是人們祈禱春耕之節,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轉運納福。所以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理發表示“從頭開始”時來運轉,人中之龍有抬頭之日。人們期待中的“抬頭”指的是什么呢?
1、運氣“抬頭”
人們在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理發,就是想著借助龍抬頭的好日子,讓自己沾惹好的運氣,使自己這一年有好的運氣,做啥都能順順利利的。
2、豐收“抬頭”
農民們在二月二龍頭節的時候祈禱的是這一年種啥都能長得好,都有大豐收,什么小麥、玉米、水稻、豆類、以及其它雜糧都能豐收到家。
1、剃龍頭
二月初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農歷的二月初二,無論是走在鄉間集市,還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會看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許多人都在排隊理發!一為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2、采龍氣
早上卯時,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3、擺圍倉
二月二圍倉是村民勤勞的象征。
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
圍好倉后,把家中所有的糧食都找出來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著當年的大豐收,糧食已經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4、吃龍食
二月二還有吃豬頭肉、啃豬蹄和咬豬耳的習俗,都是象征著日子過得吉祥富足。人們形容龍也是從很多動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龍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魚、鳳、麟、鹿、馬、牛多種動物的影子。人們用豬頭代替龍頭,也是這個原因。
5、放龍燈
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6、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
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F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