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是哪年哪天設定的
新中國成立后的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于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
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1、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
森林能夠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頃森林生產10噸干物質會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這使得森林成為一座巨大的氧氣庫。因此植樹造林已成為減緩溫室效應的主要途徑。
2、防風固沙
森林能防風固沙。森林可以通過降低風速、改變風向減少風蝕的強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樹的強大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實踐證明,通過營造防風沙林,配合農業、水利措施,會取得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
3、保持水土
森林能夠保持水土。森林能夠調節徑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還能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減輕洪澇災害等。觀測表明,1厘米厚的落葉層能把地表徑流減低到裸地的1/4,泥沙量減少94%。降雨導致裸地土壤的流失量是林地的100多倍,而喬、灌、草結合的固土能力卻是純草的1000多倍。有計算表明,我國森林每年減少土壤侵蝕總量為246億立方米,減少土壤有機質流失量3.84億噸,保護土壤的價值達2600多億元。另外,森林對防止河床升高、水旱災害等方面,也有根本性的減緩作用。
植樹節的資料內容大全
4、涵養水源
森林能夠涵養水源。森林是天然的“綠色水庫”,能促進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環。落雨時,有20%以上的雨量被樹冠和枝葉截留,5%~10%被地面落葉和雜草截留并吸收,森林內團粒結構的土壤能較快地將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據不完全測算,我國森林年水源涵養量為3473億噸,相當于現在水庫總量的75%,每年水源涵養價值達2500多億元。
5、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森林能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森林是“物種之家”,是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基因資源的最大儲存庫。世界上物種的50%以上在各類森林主要是天然林中棲息。
保護自然,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我國的植樹節是每年的3月12日,每年的這一天各地都積極開展植樹活動。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主動投身植樹造林活動,相信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多種樹,營造更好的環境。
桂花飄香,人間美事。桂花樹,桂花樹無疑是屋宅附近上好的樹種之一。首先它有一個好名字,桂乃是“貴”的諧音,門前種桂,正是對富貴的呼喚。其次桂花的品質深為人所喜。桂花的香味芬芳遠揚,被認為是天然的空氣清新劑。好的庭院設計能給大家帶來愉悅的心情,讓大家感覺到舒服和快樂,極大地改善住宅周圍的氣場,今天道先生就給大家講一講,院子里面種樹的基本風水常識:因為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小院子,層頂花園,種上一些吉利的樹木,讓自己的居住環境有所改變,讓自己的身體和事業財運更加順利如意。在自家種植桂花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